在赤壁,一群“跨界”年轻人正悄悄改写传统渔业的剧本——“00后”小伙把海边鳗鱼“搬”进内陆池塘,“80后”新农人让黄鳝在网箱里实现“四世同堂”。
在茶庵岭镇青石桥社区一组的丰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水车式增氧机24小时不停运作,为池中的鳗鱼提供充足氧气,鳗鱼形似游龙在水中欢快游动。鳗鱼养殖多在沿海城市,2022年,“00后”小伙苏翼与合作人经过精心考察,选择落户赤壁发展。
公司采用国内最新的“种养一体化”特种水产循环水创新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利用,既降低养殖成本,又提升鳗鱼品质。当前公司年产量约300吨,产值可达4000至5000万元。
在柳山湖镇柳山村湖北谈红鳝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网箱排列如阵,这里就是“80后”新农人谈红打造的“水中黄金”王国。他15岁随父亲学习水产养殖,在外积累经验和资金后,回家发展黄鳝养殖。为了解决自然繁殖鳝鱼苗种紧缺的难题,他带领团队历经1000多次试验,于2021年底成功实现黄鳝苗种人工繁育,苗种受精率达80%以上,孵化率、成活率达90%,有效填补了咸宁市鳝鱼人工繁育的空白。
公司鳝鱼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680亩,实现了增氧、供水、净化、投喂、排污、病害监测预警全过程管控,年产值达5000万元,累计培训鳝农800余人次,吸收30余名周边村民务工,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约1万元。
增氧机昼夜不息,智能化系统实时监测着鱼儿的生长状态,这里没有泥土裹腿的刻板印象,只有物联网操控的现代渔场。
鳗鱼、黄鳝养殖取得的亮眼成绩,是赤壁市渔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缩影。
近年来,赤壁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8.83万亩,构建起常规鱼类健康养殖示范、名特优高效养殖、休闲渔业养殖三大特色区,建成连片规模1万亩以上优质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4个,打造了“陆水湖”刁子鱼、“马狮湖”生态鱼、“虾醉仙”小龙虾、“龚嫂鱼糕”等优势品牌。
产业升级带动了渔业经济的持续增长,2024年,赤壁市水产品产量达8.73万吨,渔业产值24.9亿元,渔业综合指标位列全省第25位。其中,小龙虾养殖面积26万亩,年产值10亿元,排名全省第12位;黄鳝养殖面积2.9万亩,产值4亿元,排名全省第6位。赤壁水产正释放着满满活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当物联网监测代替看天吃饭,当新农人用创新改写渔业剧本,当循环养殖遇见乡村振兴,赤壁的这方水域,正在书写全新的故事。
通讯员 张美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