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11月7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11月6日,“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重庆站”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重庆大学举行。活动中,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为学子们带来了题为“予图书馆以智慧——带您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专题讲座。她向学生们介绍了古籍智慧化平台和“中国记忆”项目的相关情况,通过互动交流,为青年学子了解人文领域发展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打开了一扇窗口。
据了解,“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推进新时代古籍人才培养工作而推出的品牌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陆续在全国百余所高校开展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专题讲座和丰富多彩的体验互动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萨仁高娃在致辞中表示,“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尝试,旨在通过加强公共图书馆、高校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助力古籍保护焕发新生机。
重庆大学副校长饶劲松指出,重庆大学自1929年建校以来,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通过打造防空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山地革命文物保护实验室、成立古典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实践,持续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同步开展的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中,重庆图书馆(重庆古籍保护中心)的古籍修复师们为重庆大学师生带来了手抄经典、碑刻传拓、雕版印刷、线装书装订和古籍修复五项传统技艺体验。在现场修复师的指导下,师生们亲身体验了古籍修复技术从手写到传拓、再到印刷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了古籍保护与维护的方法,以及这些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科技基因。
据悉,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重庆站”活动后续还将走进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为在校大学生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培养古籍保护工作的后备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