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景帝前元六年(公元前 151 年)深秋,长安未央宫的冷宫偏殿里,薄氏坐在冰凉的木榻上,手里攥着一顶褪色的凤冠 —— 这是三年前她被册封为皇后时,薄太后亲手为她戴上的。殿外传来内侍尖细的宣诏声:“陛下有旨,皇后薄氏无子无德,不足以承宗庙,废为庶人,迁居长门宫。”
薄氏没有哭,只是指尖微微发颤。她知道这一天早会来 —— 从嫁给太子刘启的那天起,从薄太后去世的那天起,甚至从她始终没能怀上孩子的那天起,这顶凤冠就注定戴不长久。她是西汉开国以来第一位被废的皇后,却也是最身不由己的一位 —— 她的婚姻是政治筹码,她的皇后位是家族馈赠,唯独没有过 “丈夫的爱”。
薄氏能走进太子府,全靠一个人 —— 她的姑奶奶,薄太后。
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姬妾,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当年刘恒能从代王成为皇帝,薄家功不可没;可到了汉景帝刘启这一辈,薄家的势力渐渐弱了。为了巩固家族地位,薄太后盯上了自己的侄孙女薄氏 —— 这个性格温顺、模样端庄的姑娘,成了她维系薄家荣光的 “最佳棋子”。
《史记・外戚世家》清清楚楚记载:“薄太后乃使使召赵王遂弟辟强,以为淮南王,王故荆地。薄太后以为太子妃,令太子爱之。太子不爱幸。” 意思是,薄太后亲自安排,把薄氏嫁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还特意叮嘱刘启 “要好好待她”。可刘启打心底里不喜欢这门婚事 —— 他是未来的皇帝,却要娶一个 “姑奶奶安排的女人”,这哪里是娶妻子,分明是接了个 “家族任务”。
公元前 157 年,汉文帝去世,刘启继位为汉景帝,薄氏顺理成章从太子妃升为皇后。册封大典办得很风光:她穿着绣满凤凰的皇后朝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薄太后坐在殿上,笑得眼睛都眯了。可没人看见,仪式结束后,刘启转身就去了栗姬的宫殿 —— 栗姬是刘启宠爱的姬妾,能说会道,还为他生了儿子刘荣(后来的太子)。薄氏独自留在空荡荡的皇后寝宫,看着满殿的红绸,第一次尝到了 “孤独” 的滋味。
![]()
当了皇后的薄氏,日子过得比太子妃时更冷清。
刘启很少来她的皇后宫,偶尔来一次,也只是应付差事 —— 要么是薄太后催了,要么是逢年过节的 “例行探望”。两人坐在一起,没什么话可说:薄氏不懂刘启喜欢的兵法,也不会像栗姬那样说些讨喜的话,她只会规规矩矩地问 “陛下今日用膳了吗”“陛下要喝杯热茶吗”,每次都把天聊得死死的。
《汉书・外戚传》里说薄氏 “性仁顺,无妒忌”,可这份 “仁顺”,在后宫里根本不管用。栗姬仗着受宠,经常明里暗里挤兑她:有次宫廷宴饮,栗姬故意抢在她前面给刘启布菜,还笑着说 “皇后娘娘身子弱,这些油腻的菜,还是臣妾替您来吧”;还有次刘启赏赐珍宝,栗姬挑走了最贵重的玉佩,只给薄氏留下一串普通的玛瑙珠,薄氏也只是默默收下,从不多说一句。
最致命的是,薄氏当了六年皇后,始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在西汉,“母凭子贵” 是后宫的铁律 —— 皇后无子,不仅意味着皇位继承没了 “嫡子”,更意味着皇后位随时可能被取代。大臣们开始私下议论:“皇后无子,恐难承宗庙之责。” 薄氏也慌了,她偷偷找太医调理身体,甚至去宗庙祈福,可肚子始终没动静。
她唯一的靠山还是薄太后。每次薄氏去给薄太后请安,老太太都会握着她的手说:“别怕,有哀家在,谁也动不了你的皇后位。” 可薄太后不知道,刘启对这门婚事的抵触,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 他越是被逼迫 “爱薄氏”,就越反感。
公元前 155 年,薄太后去世,享年 62 岁。这个消息传来时,薄氏正在给薄太后绣寿衣,针线 “啪嗒” 掉在地上 —— 她知道,自己最后的靠山没了。
薄太后一死,朝堂和后宫的风向立刻变了。大臣们不再顾忌 “薄家颜面”,纷纷上书刘启:“皇后无子,宜废之,另立贤德有子者为后。” 刘启早就想废了薄氏,只是碍于薄太后的面子,如今终于没人拦着了。
可刘启没有立刻动手 —— 他在等一个 “合适的理由”。直到公元前 151 年,栗姬的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废后” 的时机到了。这年冬天,刘启下了一道诏书:“皇后薄氏,夙无德馨,不能承育皇嗣,其上皇后玺绶,退居长门宫。”(《汉书・景帝纪》引诏文)没有骂她,没有指责,只有一句 “无子无德”,就把她从皇后贬成了庶人。
![]()
被废后的薄氏,搬进了冷清的长门宫(不是后来陈阿娇的长门宫,是汉代专门安置废后、废妃的宫殿)。这里没有宫女伺候,没有锦衣玉食,只有几个老嬷嬷轮流送饭。她每天做的事,就是坐在窗边发呆,看着未央宫的方向 —— 那里曾是她的家,是她以为能 “安稳一辈子” 的地方,如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史料里没有记载薄氏被废后的具体结局,只在《史记・外戚世家》里提了一句:“薄皇后废后岁余,崩。” 也就是说,她被废一年多后就去世了,死时大概三十多岁。没人知道她是病死的,还是抑郁而终;也没人知道她去世时,刘启有没有来看过她 —— 大概率是没有的,那时的刘启,正忙着宠爱新的皇后王娡(汉武帝刘彻的母亲),早已把这个 “姑奶奶安排的皇后” 忘在了脑后。
薄氏的一生,是西汉政治联姻的缩影。她从未做错什么,却因为 “出身薄家”“薄太后安排”“无子无宠”,成了西汉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外戚传》里给了薄氏一句很客观的评价:“薄后以薄太后故,得为皇后,然无宠,无子,后废。” 没有褒贬,只有陈述,可这平淡的文字背后,藏着多少无奈 —— 她就像一件没有生命的 “礼物”,被薄太后送给刘启,等 “礼物” 没用了,就被随手丢弃。
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错,而是时代的错。在男权至上、家族利益至上的西汉,女性常常是政治博弈的 “筹码”:薄氏为了薄家嫁入皇室,栗姬为了儿子争皇后位,王娡为了刘彻算计栗姬,她们都是后宫里的 “玩家”,唯独薄氏,连 “玩” 的资格都没有 —— 她太温顺,太懂 “规矩”,却不懂 “人心”,更不懂 “帝王的爱从来不是靠‘安排’来的”。
如今,在陕西咸阳的汉阳陵(汉景帝陵墓)陪葬区里,没有薄氏的墓 —— 她是被废的皇后,没资格陪葬帝陵。没人知道她最后葬在了哪里,就像没人记得,西汉有过这样一位皇后:她戴过凤冠,住过未央宫,却一辈子没得到过丈夫的爱,最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