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想必大家看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之后,都见过一段扎心剧情:
武则天抱着刚满月的安定公主,等王皇后看完孩子走后突然狠下心掐死亲女,再哭着扑到高宗怀里嫁祸。
看这幕总觉得武则天“为权力疯魔”,可翻遍唐代老史料才发现——这压根是宋代人编的“狗血戏”。
连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都悄悄加了“或云”(有人说)两个字,暗示自己也没实锤。
![]()
“武则天杀女”的印象基本来自《新唐书》,书里写得活灵活现:
王皇后摸过孩子后,武则天潜扼杀之,高宗来后一掀被子,孩子没气了,宫女们异口同声指认皇后刚来过,高宗当场怒吼。
这段描写跟拍电影似的,可要是翻更早的《旧唐书》,就会发现不对劲——全书提都没提“杀女”,
只在《则天皇后本纪》里轻描淡写一句“安定公主早卒”,连王皇后的名字都没跟这事绑在一起。
更关键的是废后诏书,高宗废王皇后时列举了王皇后无子妒妇、勾结萧淑妃等过错,偏偏没提杀公主。
杀皇女可是比下毒严重百倍的罪名,要是真有这事怎么可能一字不提。
![]()
而《旧唐书》编纂时距离唐朝灭亡才几十年,编书的人能看到唐代宫廷的起居注,《新唐书》是北宋欧阳修编的,离武则天时代已经隔了300多年。
唐代人没理由替武则天“遮丑”,要是真有杀女,五代史官早写进去了。
还有本唐代史料《唐会要》专门记录唐代宫廷制度和事件,里面提到安定公主,也只写昭仪所生安定公主早卒,连半个杀字都没有。
其编纂者王溥是五代人,手里有大量唐代宫廷原始资料,要是真有杀女案,这种“宫廷秘闻”他没理由漏掉。
除了唐代史料集体沉默,这则谣言本身还有两个致命漏洞一看就是编的。
第一个漏洞是作案难度,唐代后宫制度极严,武则天当时是昭仪,住的寝宫叫立政殿,殿内有宫女、宦官24小时值守,负责记录后妃的起居、访客情况。
![]()
要在这么多人眼皮底下掐死孩子还得把被子盖好假装没事,再让宫女们统一口径指认王皇后——这根本不可能。
唐代后宫对后妃子女的看护更严,公主身边有专门的乳母、侍儿,外人探望侍从也得在场。
王皇后摸孩子时身边肯定有宫女跟着,武则天哪来的单独作案时间?
还有动机矛盾,武则天当时已经有儿子李弘,高宗对她极其宠爱,早就想废了无子又失宠的王皇后。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当时跟长孙无忌等大臣说“后无子,罪当废”,可见废后之心早有,不需要用杀女这种极端方式。
而且武则天是个极聪明的政治家,她知道高宗虽然宠她,但也重仁孝,
![]()
要是真杀了亲女,万一被发现,自己不仅当不上皇后,还得掉脑袋——她犯不着冒这么大风险。
最有意思的是司马光自己都不信,《资治通鉴》里虽然写了杀女事件,但开头加了“或云”两个字。
意思是“有人这么说”,等于明着告诉读者“这事我只是记下来供参考”。
既然唐代人没说武则天杀女,宋代人要编这个故事还是因为当时理学兴起,男尊女卑的观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人集团最怕的就是女人干”,而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正好成了他们的反面教材。
武则天当了皇帝,让男人臣服于她,这在宋代文人眼里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他们要拼命丑化武则天,把她写成狠毒无耻、为权力不择手段的形象,
![]()
潜台词是女人掌权连亲女儿都杀,以此警告后世女人别碰权力。
欧阳修就是这种观念的代表,在《新唐书·后妃传》里专门加了一段论赞,把武则天、韦后等女性干政者称为祸水。
五代时编的《旧唐书》对武则天的评价还比较客观,说她英才远略,承认她治国的能力,可到了宋代,史书里的武则天就只有狠毒淫乱的标签。
文人怕刘娥变成“第二个武则天”,所以提前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给刘娥敲警钟。
后来刘娥想穿皇帝的礼服祭天,大臣们就拿武则天举例,说武后乱唐,刘娥最后只能放弃,这就是宋代文人抹黑武则天的真实目的。
当然,说“杀女”是谣言,不代表武则天是“白莲花”,她确实有政治野心。
![]()
为了当皇后,她联合高宗打击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为了掌权,她也打压过反对者,但这些都是政治斗争的正常操作,跟杀亲女是两码事。
安定公主的真实结局,应该就是早卒,唐代婴儿夭折率很高,就算是皇室子女也常因天花、风寒夭折。
武则天作为母亲失去女儿肯定痛苦,但宋代文人却把这份痛苦扭曲成杀女工具,实在不公道。
读史的时候,最该注意的就是史书有立场,唐代人写武则天,离得近更客观,宋代人写武则天,带着目的自然要添油加醋。
历史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她有政治家的狠辣,也有母亲的温柔,
而那些流传千年的谣言背后,往往藏着一个时代的观念偏见——这才是比杀女剧情更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
参考资料:
1.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版
2. 《新唐书·后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
3.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
4. 《唐会要·公主》,中华书局1955年版
5. 《宋史·刘娥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
6. 《近思录》(程颐、程颢著),中华书局2009年版
7.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8. 《唐代后宫制度研究》,历史研究2018年第4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