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总是保持清醒的马来西亚总理这回被点名敲打了,必须在金砖和美国之间二选一?
![]()
前不久,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东盟峰会上重申加入金砖组织的愿望。
他说,如果明天接受我们,我们明天就加入。
从这个表态就能看出来,马来西亚对于加入金砖这件事是很迫切的。但美国紧接着的一番表态,直接给安瓦尔泼了一盆冷水。
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卡根说,美国尊重马来西亚的主权选择,但是,这不能触碰特朗普说的“红线”。
什么红线呢?就是不能和深化美国的经济关系发生冲突。
![]()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发生了冲突,那马来西亚就必须“二选一”,而且他们的选择,最好是美国。
毫无疑问,美国此举,就是想让这个试图在大国间保持平衡的东南亚国家认清现实。
马来西亚对金砖的兴趣,外界常常简单地用贸易和投资来解释。
这当然没错,金砖国家庞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对任何寻求经济多元化的国家都极具诱惑。但回头看看马来西亚这些年的外交轨迹,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从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到今天的“积极不结盟”,这个国家的基因里,一直有种对战略自主的执着。
现在全球格局动荡,大国对抗加剧,像马来西亚这样的中等强国,其实最怕的就是被迫选边站队。
![]()
那么,金砖机制在这个时候出现,对它意味着什么?
说实话,这更像一个政治上的“安全阀”。
加入金砖,并不意味着要和美国彻底闹翻,而是告诉世界,马来西亚的外交选项是多元的,它不必完全依赖任何单一集团。
这种“多个朋友多条路”的策略,是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赖以生存的智慧。
所以,安瓦尔的积极态度,与其说是投向某个阵营,不如说是在奋力守护自己那点珍贵的外交回旋空间。
但美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划“红线”呢?
美国驻马大使卡根大使的言论,巧妙地将经济合作与政治站队捆绑在一起。
![]()
他特别提到马来西亚与西方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供应链深度整合,这听起来是陈述事实,但弦外之音无疑是警告——你们的经济命脉,与我们紧密相连。
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美国为何对马来西亚可能的“转向”如此敏感?真的是担心失去一个贸易伙伴吗?答案并非这么简单。
金砖国家的几次扩员,以及在推动本币结算等机制上的尝试,虽然前景尚不明朗,但已经开始触动传统西方主导秩序的根基。
马来西亚要是成功加入,象征意义是巨大的。
这可能预示着,金砖机制在东南亚这个地缘战略要地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而这是美国战略家们最不愿看到的图景,因此必须在萌芽阶段就施加最大压力。
![]()
这种“预防性”的敲打,恰恰反映了当前大国竞争中那种“零和博弈”思维的盛行。
现在,所有的压力都来到了马来西亚这边。
它面临的,是一个经典的“选边站”困局。
选择金砖,短期内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巨大经济和政治压力,甚至影响其赖以生存的半导体产业。
但要是屈从于美国的压力,则意味着它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积极不结盟”外交政策遭遇重大挫折,其战略自主性将大打折扣。
因为这背后不只是简单的经济选择。
这是一场关于国家发展道路和未来命运的深层考验。
![]()
马来西亚过去多年游走于各方之间,靠的是灵活和务实。
但如今,特朗普政府“非黑即白”的强硬外交风格,正在无情地挤压这种模糊空间。
它要求的是明确的阵营归属,而非左右逢源。
安瓦尔政府此刻的纠结,正是全球南方许多国家共同困境的缩影。
当旧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又在混乱中孕育时,那条独立自主的道路,究竟还能不能走得通?
这场发生在大国与中等强国之间的微妙博弈还远没有结束。
![]()
马来西亚最终的选择,不仅会决定其自身的国运,更将成为一块试金石,检验在这个日益分化的世界里,战略自主是否依然是一种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