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散尽的泰柬边境线上,一辆涂装斑驳的巨型发射车缓缓驶回泰国陆军基地。哨兵持枪肃立,几名军官快步上前,仔细核验车体编号与发射管状态——这是泰国装备的中国造“卫士-32”远程火箭炮完成前沿部署后,首次返营接受战备核查。
![]()
这款射程高达180公里的钢铁巨兽,在此前冲突中始终引而不发,却以压倒性威慑力迫使对手柬埔寨同样按住手中王牌AR-2远火。双方在“你不动,我也不动”的默契中,意外让中国制造的远火成了边境停火的“隐形裁判”。
泰国陆军公布的资料显示,卫士-32采用四联装发射箱,配备北斗/GPS复合制导系统,圆概率误差可控制在30米内。这枚火箭弹的重量达到了800公斤,要是装上集束子母弹头,其覆盖范围能轻松达到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与柬埔寨装备的AR-2远火相比,卫士-32在射程上多出30公里优势,但AR-2凭借12管齐射能力拥有更强火力密度。
冲突最激烈时,泰国军方曾通过电视台用3D动画模拟对手远火杀伤范围:红色弧线自边境延伸至乌塔保空军基地,标注“危险半径130公里”。画面中机场跑道、油库在齐射下化为火海,旁白直言:“若对方动用这款中国武器,我们必须考虑先制打击!”
![]()
卫士-32的恐怖之处不仅在于射程,泰国为其配建了完整侦察体系:无人机在前线捕捉目标坐标,预警机担任中继通讯,反炮兵雷达测算弹道。从发现目标到火力覆盖,全程压缩至10分钟内。
7月26日,泰军突然指控柬方动用AR-2远火,柬政府两小时内紧急辟谣。这场舆论战背后,实则是泰国用“冲突升级”捆绑远火使用,迫使对手自缚手脚。而泰军自身虽拥有20辆卫士系列远火,却同样严令禁止开火——毕竟任何一辆幸存敌炮都可能让泰国纵深城市付出代价。
深层次制约来自弹药困局。两国均无自产300毫米火箭弹能力,而中国在冲突期间坚持促和立场,彻底堵死战时补给渠道。泰国军官私下坦言:“我们必须像数金币一样计算每发炮弹,谁先打光底牌,谁就输掉战略主动权。”
这种微妙平衡使得泰军F-16战机仅空袭边境目标,未深入柬埔寨腹地;柬军则靠122毫米火箭炮打游击,始终未动用AR-2这张底牌。两具中式的远火犹如悬于天上的利剑,一方通过“相互确保对方的摧毁”这样的威慑的外部动力,促使了对战双方的停火。
![]()
如今返营受检的卫士-32发射管仍残留热带雨林的泥渍。它的弹舱满载未发射的火箭弹,静静诉说一场终究没有发生的远火对决——或许这正是现代战争最理想的结局:武器未曾开火,却已赢得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