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当太阳抵达黄经225°,时序便迈入了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不仅是秋冬交替的节点,更在千年农耕文明中沉淀为“藏养”的信号。
对于山西这片兼具黄土厚重与表里山河之险的土地而言,立冬的民俗既承载着北方普遍的节气智慧,又融入了晋地特有的地域风情,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吃食、一幕幕充满烟火气的仪式里,奏响了冬日的序曲。
食俗:一碗“暖”味藏天地
山西人的立冬,从来离不开“吃”的仪式感。北方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俗语,而山西的“补”,带着鲜明的本土烙印——既讲究温补御寒,又紧扣当地物产,把对季节的敬畏融入锅碗瓢盆之中。
在晋南的运城、临汾一带,立冬的“标配”是羊肉胡卜。这里地处汾河谷地,畜牧业发达,羊肉成了冬日暖身的首选。选用本地山羊的后腿肉,切块后用花椒、八角、姜片慢炖至酥烂,再将特制的死面饼切成细条(即“胡卜”),放入羊肉汤中煮熟,最后撒上香菜、蒜苗和红辣椒。一碗下肚,肉香浓郁,汤暖脾胃,连带着冬日的寒气都被驱散得一干二净。当地老人常说:“立冬喝碗羊肉胡卜,整个冬天不打哆嗦。”这不仅是对食物的赞美,更是对节气规律的顺应。
晋北地区则偏爱莜面窝窝配羊肉臊子。莜麦耐寒耐旱,是晋北高寒地带的主要粮食作物,用莜面做成的窝窝,形似蜂窝,口感筋道,既能饱腹又易消化。立冬这天,家家户户会提前和好莜面,用手掌推成薄饼再卷成窝窝,上笼蒸熟后,浇上用羊肉、土豆、辣椒炒成的臊子。
莜面的清香与羊肉的醇厚交织,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靠山吃山”生活智慧的诠释。此外,晋北人还会在立冬这天煮一锅萝卜羊肉汤,“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的清甜中和了羊肉的油腻,滋补又不易上火,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养生秘诀。
![]()
而在太原、晋中这些晋中地区,立冬的餐桌上少不了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在这里广为流传。饺子形似耳朵,人们认为立冬吃饺子能保护耳朵不受冻;同时,“饺”与“交”谐音,寓意“交子之时”,象征着秋冬交替的节点。
晋中人的饺子馅料丰富,白菜猪肉、韭菜鸡蛋是经典款,讲究些的人家会加入虾仁、海参等,做成“三鲜饺子”,取“补冬”之意。煮好的饺子蘸上山西老陈醋和蒜泥,酸香开胃,暖身又暖心。
起居:“藏”字当头养精神
立冬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山西民俗中也处处体现着“藏”的理念——藏阳气、藏精神、藏体力,为来年的春耕积蓄能量。
在农村地区,立冬这天有“闭户不出,温酒煮茶”的习惯。过去,农民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立冬后田间农活减少,便开始“猫冬”。早早地把门窗修缮严实,屋里生起煤炉或火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温一壶汾酒,煮一壶老茶,聊聊收成,话话家常。孩子们则在炕上玩着翻花绳、踢毽子的游戏,整个屋子充满了温暖祥和的气息。这种“藏”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对身体的调养,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同时,山西人立冬还有“晒冬衣、储冬菜”的习俗。立冬前几天,天气晴朗时,人们会把过冬的棉衣、棉被拿出来晾晒,利用最后的秋阳去除潮气,让冬日穿着更暖和。而储冬菜则是过去物资匮乏时的“生存智慧”,如今成了怀旧的民俗。
太原人爱储大白菜,“百菜不如白菜”,立冬前后,菜市场里随处可见拉着板车买白菜的市民,买回家后码在阳台或楼道里,用报纸包好,能吃整个冬天;晋南人则偏爱储萝卜、红薯,切成条晒干后做成萝卜干、红薯干,既是零食又是配菜;晋北人则会腌制酸菜、咸菜,酸香可口,为冬日的餐桌增添风味。
文化:仪式里的冬日祈愿
除了饮食和起居,山西的立冬民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仪式,寄托着人们对冬日安宁、来年丰收的祈愿。
在一些古村落,立冬这天会举行“祭冬神”的仪式。冬神名为“玄冥”,是古代神话中掌管冬季的神灵。村民们会提前准备好祭品,如羊肉、饺子、酒等,在村中的土地庙前摆好供桌,由村里的长者主持祭祀仪式。
祭祀时,长者焚香祷告,祈求冬神保佑冬日无灾无难,庄稼不受冻害,村民平安健康。仪式结束后,大家会分食祭品,寓意“共享福泽”。这种仪式虽然如今已不常见,但在一些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村落,仍能看到其影子,体现了山西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此外,立冬还是“拜师”的好日子。在山西的传统手工艺行业中,如晋剧、剪纸、面塑等,立冬这天徒弟会向师父行拜师礼,感谢师父一年来的教导。徒弟通常会准备一份厚礼,如好酒、好茶、点心等,师父则会回赠一些工具或亲手制作的作品,鼓励徒弟在冬日里勤加练习,精进技艺。“冬练三九”,冬日的闲暇时光正是打磨技艺的好时机,这种拜师仪式不仅是一种礼节,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
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山西的立冬民俗也在不断演变,一些旧习俗逐渐淡化,但那份对冬日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却从未改变。一碗羊肉汤、一盘饺子、一次与家人的团聚,依旧温暖着每一个山西人的心。依然是山西人迎接立冬最温馨的方式。
立冬并非终结,而是冬日序幕的拉开。在晋地的民俗中,我们领略到中国人“顺时而食、顺时而居”的生活智慧,同时也感受到了黄土高原那份深沉而温暖的烟火气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