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 75 岁的老年人,多数人会联想到 “慢节奏”“温和活动”,但北京的卢大爷却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自从女儿为他办理了一张2888 元的北京欢乐谷年卡,他每天清晨 6 点准时起床,辗转一个半小时地铁错开人流高峰,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游乐园里,专挑过山车、跳楼机这类年轻人都忌惮的刺激项目,甚至创下一天狂刷 43 次过山车的纪录,利落的身手让同车年轻人自愧不如,近期在网络上意外走红。
![]()
卢大爷的 “游乐园日常” 从清晨的忙碌开始。每天天还没亮透,他家的厨房就亮起了灯 —— 他习惯简单煮一碗小米粥,配两个茶叶蛋当早餐,动作麻利得不像古稀老人。6 点整,他准时背上深蓝色双肩包出门,包里装着保温杯、折叠伞和游乐园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过山车、大摆锤等项目的位置,标注着 “优先玩” 的字样。从家到北京欢乐谷,他需要先坐 14 号线到九龙山站,再换乘 7 号线到欢乐谷景区站,全程一个半小时。早高峰还未完全来临,地铁上常有空位,他会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偶尔拿出手机刷一刷游乐园的实时排队信息,确保抵达后能第一时间冲进园区。
8 点半游乐园开门时,卢大爷几乎每次都是前几位入园的游客。门口的工作人员早已熟悉他,远远看见就会笑着打招呼:“卢大爷,今天还先冲过山车?” 他总会笑着点头,脚步轻快地走向 “极速飞车” 项目区。不同于多数游客偏爱中间或后排座位,卢大爷每次都坚定地选择第一排—— 他说 “第一排视野最开阔,俯冲时能清楚看到前方轨道,刺激感才够足”。坐进座位后,他熟练地系好安全带,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没有丝毫紧张。当过山车缓缓爬升时,他会抬头望向远处的天空;等到轨道俯冲、车身加速时,身边年轻人的尖叫此起彼伏,他却稳稳坐着,偶尔还会张开嘴感受风的速度,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
每次过山车到站停稳,卢大爷解开安全带的动作干脆利落,起身时腰板挺得笔直,脚步没有丝毫摇晃,落地后还会转身帮身后的年轻人递一下掉落的帽子。有次同车的 20 岁小伙忍不住问他:“大爷,您这年纪坐这个不害怕吗?我第一次坐腿都软了。” 卢大爷拍了拍小伙的肩膀,笑着说:“怕啥?只要身体允许,就得玩点带劲的。我年轻时候就喜欢刺激,现在老了也没丢这爱好。” 小伙听完竖起大拇指,特意掏出手机给卢大爷拍了段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后,很快收获了上万点赞,网友纷纷评论 “这才是老年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大爷比我还有活力”。
卢大爷的 “战绩” 不止于此。今年国庆期间,他创下了一天狂刷 43 次过山车的个人纪录。那天他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园,从开门到闭园,除了中午花 20 分钟吃了份快餐,几乎全在过山车项目区排队、体验。工作人员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中途劝他休息会儿,他却摆摆手说:“没事,我心里有数,累了就坐旁边歇会儿。” 傍晚闭园时,他看着手机里的打卡记录,笑着跟工作人员说 “今天比上次多了 3 次”,语气里满是成就感。除了过山车,他对跳楼机、大摆锤也情有独钟:坐跳楼机时,身体急速下坠的瞬间,他不闭眼也不尖叫,反而会观察周围的风景;玩大摆锤时,任凭设备甩到最高处,他依旧稳坐如山,下来后还会跟其他游客分享 “哪个角度最刺激”。
![]()
这份对刺激项目的热爱,源于卢大爷年轻时的 “冒险基因”。他年轻时在工厂工作,闲暇时就喜欢爬山、骑行,身体素质一直比同龄人好。退休后,他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乐趣,直到女儿偶然提起 “欢乐谷年卡适合常去玩”,便主动花 2888 元为他办了年卡。起初家人还担心他适应不了刺激项目,没想到第一次坐过山车后,他就彻底 “上瘾”,从此成了游乐园的常客。女儿偶尔会陪他来玩,看着父亲在过山车座位上开怀的样子,忍不住感慨:“早知道他这么喜欢,该早点给他办年卡。”
如今,卢大爷成了北京欢乐谷里的 “小名人”。常有游客认出他,主动提出合影,他从不拒绝,还会热情地分享 “玩过山车的小技巧”—— 比如 “坐第一排要抬头看,减少眩晕感”“双手别紧抓扶手,放松更舒服”。傍晚 6 点多,他才会背着双肩包离开游乐园,地铁上常有人跟他聊起当天玩的项目,他会兴致勃勃地讲自己坐了多少次过山车,哪个项目今天人少,脸上始终带着满足的笑容。夕阳透过地铁车窗照在他身上,勾勒出一个精神矍铄的轮廓,也映照着一种打破年龄界限、肆意享受生活的模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