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就能起飞的风口又来了!”短剧行业老兵飞鸟的感慨,道出了当下漫剧市场的狂热。从朋友圈的热烈讨论到巨头企业的争相入局,漫剧仿佛一夜之间成为内容产业最耀眼的新星。这个形式多元、成本低廉的新兴物种,既延续着短剧的流量基因,又凭借AI技术加持开辟出全新想象空间。然而,在热钱涌入、产能暴增的背后,漫剧究竟是能复制短剧千亿赛道神话的“下一个蓝海”,还是会重蹈速朽风口的覆辙?这场狂欢之下,机遇与隐忧正同时上演。
![]()
一、风口崛起:漫剧的“野蛮生长”图鉴
漫剧的走红,始于对碎片化娱乐需求的精准捕捉。这个没有统一定义的“混合体”,形式堪称百花齐放:有用游戏引擎打造的3D奇幻世界,有让静态漫画“动”起来的动态作品,甚至用“熊猫头”表情包搭配配音就能组成一部趣味短剧。每集1分钟、全剧60-120集的篇幅,完美适配了用户在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的观看习惯,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新宠”。
数据是这场热潮最直观的注脚。巨量引擎显示,今年4-7月漫剧播放量和点赞量月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92%和105%,市场规模被预测将突破200亿元,相关企业数量有望增至数十万家。在流量诱惑下,行业巨头们集体“跑步入场”:红果推出专属漫剧APP,抖音砸下IP授权与保底扶持,快手联合AI企业推出创投计划,阅文开放十万部IP并设立亿元基金,就连百度、京东等非内容领域企业也纷纷跨界布局。蓝标传媒与点众科技联合出品的《我的小说通三界》上线即破4000万播放量,更印证了市场的火爆程度。
二、基因解码:漫剧与短剧的“流量同源性”
(一)内容逻辑:爽点为王的叙事法则
尽管披着二次元外衣,但漫剧的内核与短剧高度同源——都脱胎于网文逻辑,信奉“黄金三秒”和“密集爽点”。男频作品离不开玄幻逆袭、系统开挂、战神归来的套路,女频则主打霸总甜宠、穿书逆袭的经典配方。这种“开局即高潮”的叙事模式,精准戳中了观众追求即时满足的心理,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情绪体验。
(二)商业路径:平台依赖的流量闭环
在商业模式上,漫剧与短剧堪称“孪生兄弟”。两者均扎根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分发、消费、变现全链路依赖平台算法。平台提供的保底分成、流量扶持政策,本质上是同一套流量激励体系。而漫剧更具优势的是变现效率:由于尚处发展初期,盗版内容极少,用户付费转化率居高不下,即便单部剧收费10-30元,仍有大量观众愿意为剧情买单。
(三)成本革命:AI驱动的降本奇迹
AI技术的介入,让漫剧实现了短剧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蓝标传媒将漫剧制作标准化为剧本、分镜、音视频三阶段,AI可完成80%的流程工作。如今一个5-8人团队,月产60集漫剧已成常态,制作成本从数月前的三千元/分钟暴跌至千元以下,最低甚至不足百元/分钟。对比中等投入短剧30万元的单剧成本,漫剧10万元以下的制作门槛,无疑降低了入局者的风险。
三、狂欢背后:低门槛下的机遇与泡沫
(一)创作平权:人人皆可当“导演”
漫剧的低门槛彻底打破了传统影视创作的专业壁垒。没有美术基础?只要会用剪映等软件,就能制作简单漫剧;缺乏启动资金?红果等平台提供IP库和保底金,AI软件token费用几乎是唯一额外成本。这种“创作平权”让编剧秋林这样的从业者重燃希望——在长视频领域屡屡遭遇署名争议、剧本被改的她,终于能在漫剧创作中掌控内容主动权。
(二)造富神话与产业链博弈
市场上流传的“造富故事”进一步加剧了狂热:《炼气练了三千年》全平台收益近800万,《我能回溯时间》抖音充值超500万,甚至有成本十几万的作品日入数百万。从产业链看,制作方赚辛苦的制作费与少量分成,版权方和平台方则共享充值与广告收益,版权方因承担主要风险往往占据更大分成比例。这种“以小博大”的诱惑,让无数小团队争相涌入。
![]()
(三)隐忧初现:供给暴增与竞争内卷
狂欢之下,泡沫也在悄然滋生。数据显示,漫剧月度上线量从夏季到秋季实现翻倍,2025年10月上半月产量相当于今年1-4月总和。供给暴增直接引发激烈内卷:题材同质化严重,大量作品扎堆玄幻、甜宠;制作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团队为追求速度牺牲剧情逻辑。秋林所在的3000人创作群里,每天都有人询问保底政策、寻找制作团队,却鲜少看到平台方回复,这种“野蛮生长”的状态,与短剧爆发初期惊人相似。
四、未来展望:流量尽头是内容价值
短剧从爆发到饱和仅用了两三年,漫剧的红利期会更长吗?行业已经出现理性信号:BlueNeo等专业团队开始布局长期发展,其核心岗位多来自传统影视行业,同时搭建“内容评估-创意策划-AI制作”全链路工业化平台。正如BlueNeo负责人郭佳伊所言,漫剧的未来不应局限于单部作品的流量变现,而在于IP的长期孵化——通过优质内容打造IP生态,延伸出影视、游戏、周边等多元产品。
AI技术仍是最大变量,它可能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也可能催生出互动漫剧、虚拟人漫剧等新业态。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观众审美提升,单纯依赖流量套路的作品终将被淘汰。飞鸟预计今年春节前后漫剧市场会出现明确方向,而秋林则专注于打磨作品品质——这场风口博弈中,最终笑到最后的,必然是那些兼顾商业逻辑与内容价值的创作者。
![]()
结语
漫剧的崛起,是AI技术赋能内容产业的必然结果,也是碎片化时代用户需求的集中爆发。它既带来了创作平权的机遇,也伴随着低质内卷的风险。风口之下,有人看到短期套利的机会,有人则着眼于长期的IP价值。无论漫剧最终能否成长为千亿赛道,其发展历程都将为内容产业提供重要启示:流量可以带来一时的狂欢,但唯有优质内容,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从业者而言,与其追逐转瞬即逝的风口,不如沉下心来打磨作品——毕竟,所有行业的终极竞争,都是价值的竞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