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秀芳弟子正在认真雕刻作品
![]()
巧手雕刻
![]()
惟妙惟肖的木雕作品
![]()
曹县木雕作品展示
在曹县,那些被许多人视为无用、近乎腐朽的泡桐木,经过当地木雕匠人的巧手雕琢,竟化腐朽为神奇,蜕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11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曹县孙老家镇的曹县云龙木雕工艺有限公司,只见匠人们手工雕刻的庄严佛像、典雅屏风以及各类家具装饰组件琳琅满目。“曹县木雕既包含浮雕的意蕴层次,又融入立体圆雕的生动传神。”公司董事长、曹县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蔡秀芳指着一件高档木雕介绍,这件作品的原料正是当地最常见的泡桐树根。
“泡桐木质松软,雕刻挑战极大,对匠人技艺要求极高,稍有失手便前功尽弃。”蔡秀芳说,菏泽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林木资源丰富,尤以生长迅速、不易变形的泡桐为常见树种。虽然因其质地轻软,在国内其他雕刻领域常受冷遇,但曹县匠人经祖辈钻研,竟在这“软肋”上锤炼出独门绝技。至明清时期,其技艺已臻精湛,形成独具“蓬松感”的艺术风格。但随着时代变迁,这门技艺也曾一度蒙尘,面临失传的窘境。
起初,蔡秀芳制作的小型雕刻件意外获得乡邻好评。“从方桌、条几到衣柜、床具,凡需雕饰花鸟人物的家具,大家都慕名而来。”蔡秀芳回忆,由于手工雕刻耗时费力,应接不暇的她萌生授艺想法。村里妇女成为首批弟子,失传的技艺终于在李庄村找到新的传承土壤。
以木为纸,以刀代笔,蔡秀芳和弟子们不仅唤醒了沉睡的传统技艺,更在传承中开辟创新之路。她们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让古老木雕艺术焕发出符合当代审美的新生机。
如今,曹县木雕已蔚然成林,产品涵盖板材、草柳编、木制工艺品、门窗、家具、棺木六大系列、3万多个花色品种。全县拥有林木加工规上企业348家,林木制品出口企业382家,其中包括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2家;拥有省专精特新企业42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全行业从业人数逾30万,仅蔡秀芳亲传的手艺人就超过300名。这项技艺从家庭手艺发展为村庄文化符号,进而升格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昔日难登大雅之堂的“朽木”,在曹县匠人的坚守与创新中,真正实现了“点木成金”的产业传奇。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若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