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北边的风一吹,黄沙就卷了起来。西边的驼铃一响,就知道又有使团从长安出发,走进那条漫长的丝绸之路。而此时的南方,海潮涨落,椰林成片,却总像是被忽略的角落。
为什么?越南能一步步吞下二十多个国家的领土,东南亚看似肥美,中国却偏偏死守西域,死守那一片干旱、荒凉、战火不断的土地?
这不是偶然,也从来不是地理偏好那么简单。说到底,是一场陆权和海权的博弈。可这场博弈,中国到底赢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
说起越南,那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吞并王”。从早期的林邑、扶南,到后来的占城、高棉,越南一步步往南吃,靠着战争、通婚、移民,愣是把一个个古国吞得干干净净。
到了明朝,越南南边已经打到湄公河边上,版图比现在大了一倍还多。你要说越南不强?人家可是真刀真枪地打下来的。
可中国呢?从汉朝开始就对这块地方不感兴趣,明朝干脆把安南让出去,说白了就是不想管。
![]()
那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不扩张东南亚?不占据那些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地方,反而一门心思想着把西域握在手里?答案其实就藏在那条千年不息的丝绸之路里。
很多人以为中国古代选择西域,是因为那里有玉石、有宝藏、有马匹。错。真正的原因,是权力的逻辑。古代中国是个典型的陆权国家。
什么叫陆权?说白了就是靠土地吃饭,靠地面打天下。一寸土地一寸金,一条大道一条命。
![]()
中原王朝讲究的是地连地、人控人,哪怕走到天边,也要把政令送到最远的边疆。这种国家,最怕的不是敌人强,而是边疆断。
只要边疆一断,政令传不出去,税收收不上来,军队调不回来,国家就散了。
而西域,就是那个必须死守的连接点。没有西域,河西就断;没有河西,凉州就乱;凉州一乱,整个中原的西北防线就崩了。
再往大了说,西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是中国通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唯一陆路通道。控制了西域,就控制了东西方的贸易命脉。
![]()
而且还能“断匈奴右臂”,从背后钳制北方的游牧民族。西域,不只是西域,它是整个帝国的生命线。
你再看东南亚,情况完全不一样。那里是海权逻辑的地盘。什么意思?就是谁控制了港口,谁就有话语权。
你不需要控制整个国家,只要控制几个关键港口,就能管住整个航线。这对陆权国家来说,根本玩不转。
![]()
中国古代的治理方式,是靠县、州、郡、道一层层管理下去的。可东南亚山多林密,水网纵横,地形破碎,部落林立,根本没法一刀切。
你派一个知府过去,人家连话都听不懂,你怎么搞政令统一?而且最重要的是,东南亚太湿热了,瘴气重,士兵一批批死。你想治理,得先解决生存问题。
唐朝试过。设立安南都护府,派兵驻扎,修官道,建驿站,推行汉化。结果呢?费了三百年,换来的是一场场叛乱。唐朝一灭,越南立马独立。
![]()
后来宋朝、元朝、明朝都试过,最后都不了了之。反观西域,虽然也乱,但只要朝廷强,一定能压得住。
你看汉武帝开西域,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清朝的平定准噶尔,哪一次不是用铁血手段把西域稳住?而且稳住了就有回报,有贸易,有安全,有战略纵深。
再说个最关键的逻辑:海权支点是会跑的,陆权支点是会靠的。什么意思?海上的港口,只要朝廷一弱,它就会投靠别的海权国家。
![]()
你不信?看靖海军就知道了。当年唐朝灭亡,安南靖海军立马独立,后来越南跟谁好?跟南洋海商,跟西方殖民者,从来没回头看过中原。
但西域不一样。你强了,它靠你;你弱了,它等你。归义军就是这样。张议潮把11州收回来,送地图给唐朝,说我愿意归顺。
唐朝一高兴,设归义军节度使,给了实权。结果呢?唐朝一灭,归义军自己乱起来,互相厮杀,最后被西夏吃了。
![]()
这就是陆权支点的宿命,它必须依附一个强大的陆权帝国,自己活不下去。
你再看南宋的尝试。南宋没办法,北方被金人占了,只能靠海。于是拼命发展海贸,泉州成了世界第一大港,造船技术全球领先,霹雳炮打得金兵满地找牙。可这不是常态,是应急。
南宋不是海权国家,它只是被逼成这样的。崖山海战一败,整个南宋灭亡,海权尝试也就结束了。你看元朝、清朝,还是老老实实走陆权那一套。
![]()
清朝乾隆皇帝甚至明确拒绝了越南的归附请求,说得很清楚:你是化外属国,不是我该管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清朝看得很明白,东南亚不是他们能控制的地方,搞不好还会被拖下水。
再说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1770年,越南主动请求成为中国一省,乾隆没要。不是因为不想扩张,而是因为不划算。
你要了越南,就得派兵驻守,就得修路、修桥、修驿站、设官府。人家生病你得治,闹事你得管。可越南地形复杂,民族众多,语言不通,治理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
相比之下,西域虽然也难管,但至少地形开阔,有战马,有矿产,有商道,关键时刻还能挡住北方的敌人。你说这笔账怎么算?
更何况,中国是个内陆文明起家的国家。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关中到中原,统治逻辑都是连续土地,集权统治。
海权国家,比如英国、葡萄牙、荷兰,它们的逻辑是点对点的控制,靠的是商路和海军。中国的军队适合打平原,不适合打海战。
![]()
你让一个骑马打匈奴的将军去指挥舰队,他都不知道船是怎么转弯的。这不是能力问题,是体制问题。
到了近现代,这种差异变得更明显。甲午战争,日本是海权国家,舰队灵活机动,打得北洋水师毫无还手之力。
而清朝那时候的军队,还是想着怎么修炮台、守阵地,根本不是一个打法。这不是偶然,是几千年战略思维的延续。
![]()
可到了今天,中国不一样了。我们不光要守西域,还得看海。陆权和海权,必须两条腿走路。
你看“一带一路”,从中亚铺铁路到欧洲,这是陆权的延续;你看南海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这是海权的拓展。
中老铁路通车那天,有人说,这就是今天的“现代版河西走廊”。说得没错。我们不是放弃西域,而是在西域之外,重新找到了海上空间。
![]()
但这不代表古代的战略选择是错的。历史有它的逻辑。当一个国家是农业文明,当一个政权靠的是地面控制,它就必须死守西域。因为那是一条命,是一条路,是一堵墙。
而东南亚,不管多肥美,只要不属于这个体系,就注定是外人。古人说“守在四夷”,不是看不起,而是看得太清楚。你养不熟的马,遛得再远也还是野的。
到了今天,我们能同时发展陆权和海权,是因为我们有了能力,也有了制度。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忘了那些祖先用鲜血守下来的西域。
![]()
正是他们死守住了沙漠和山口,才让我们今天有了向海而行的底气。
所以,别再问中国为什么不吞越南了。不是不想,是不该。不是不行,是不值。而西域,哪怕再苦再远,都不能丢。因为那不是边陲,那是龙脉。
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是中国挺过千年风雨的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