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汾水寒泉映古迹 山川共存看窦祠

0
分享至

























在最绚烂的季节,秋叶与窦大夫祠的古建筑构成最美的画面。

窦大夫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之贤大夫窦犨而建立,因祠堂建在烈石山下,又名“烈石神祠”。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大夫祠坐北向南,北依烈石山,西南傍汾河,西北存寒泉遗址,东存保宁寺、观音阁和赵公馆,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5246平方米。始建年代待考,但现存碑文记载:“宋元丰八年(1085年)窦祠被汾水所淹,现祠重修于蒙古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1959年7月,郭沫若先生在游览窦大夫祠时,对正殿前面支撑“祭亭”的报柱做过考证,认为是汉代工艺。据此可以认为窦大夫祠最早应建于唐、宋以前,或更早的一些时期。中轴线建有乐楼、山门、献亭和正殿,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房和耳房。献亭及正殿为元代所建,山门、耳房为明代,厢房为复建,余皆为清代。

献殿是摄影师镜头下的“主角”,其中元代原构的藻井,全靠榫卯相扣,层层叠叠收作八角。当阳光斜射入殿,恰好照亮藻井最深处的木作精华。捕捉着这稍纵即逝的光影奇迹,逆光中,木构的轮廓被勾勒得愈发清晰,每一道岁月的痕迹都诉说着悠远的往事。

站在祠前远眺,烈石寒泉依旧淙淙,汾水在深秋初冬的薄雾中静静流淌。在这里,山石、寒泉、汾水、村镇、古迹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美丽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反映了我国北方传统山野建筑的选址理念和乡镇建筑营造风格。

这一刻我们终于明白:最好的摄影,是让文物自己说话;而最动人的“国宝”,正是这般与山川共存、与时节相应的活泼形态。

来窦大夫祠看看吧!透过取景器,你会看见时间真正的模样。

1.窦大夫祠献殿,亦称“祭亭”,为元代遗构。献殿与正殿为勾连搭结构,是全国不多见的建筑手法。

2.献殿天花藻井堪称奇观,由斗拱递叠而就,融天圆地方、楼阁烟火、易经八卦于一体,玲珑别致,疏朗奇巧。

3.献殿“灵济汾源”匾额,意为窦犨以民生为本,兴修水利“济助”百姓,赋予汾河“灵济”之名,是对他功绩的赞颂。“鲁阳比烈”中的“鲁”指鲁国的孔子,“阳”为晋阳,代指窦犨,表达对窦犨品德和功绩的高度评价。

4.正殿内的窦犨坐像,美髯长须,风度翩翩。这位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曾开渠利民,造福一方,得到后人纪念。

5.窦大夫祠匾额。

6.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厦两头造。殿内供奉窦犨坐像。

7.南殿(山门)面阔五间,为单檐悬山顶明代遗构,两侧内墙明三暗五结构,山门两侧镶元代琉璃团龙。

8.山门两侧内墙镶嵌元代琉璃团龙,雕工精细,虽有切割修补痕迹,但灵动依旧。

9.南殿西侧鼓楼下一间窑洞,即明末清初大儒傅山先生的读书处“虹巢”。

10.大殿板门为元代遗构,门上沥粉堆金的盘龙图案虽历经沧桑,依然可见当年风采。

11.窦大夫祠殿宇一角。

来源:山西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锦绣太原 incentive-icons
锦绣太原
太原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76079文章数 75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