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消费者认知的升级,全球品牌正重新审视本土化的深层价值。它们如何在全球标准的统一性与中国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间找到平衡?又如何实现从“在中国生产”到“为全球创新”的关键跨越?
在无锡,一座占地超6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全球化叙事转向的缩影。
![]()
这座工业基地属于德国威能,一个采暖品类里的“隐形冠军”品牌。这里的年产能可达150万台产品,而2024年整个中国市场的壁挂炉销量约为200万台。这座吞吐量巨大的工厂,约40%的用电来自光伏发电,获得国际LEED金级认证。数字背后折射出中国消费者对采暖越发重视,见证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
消费认知升级:从“品牌崇拜”到“品质认同”
上世纪80年代,张瑞敏砸海尔冰箱的故事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但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202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将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指出:“消费者的观念真正发生了变化,回到了更加理性的判断。”这种理性不是“降级”,也并非对外资老品牌的“袪魅”,而是消费认知的成熟,消费者更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生活。
![]()
伴随着消费观念变化的,是中国市场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
威能无锡研发总监张愈分享了几个生动的例子,这些需求看似细微,却几乎决定了产品是否真的“好用”。
温度的挑战
“壁挂炉产品在欧洲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但德国夏季进水温度约20℃,而中国很多地方进水温度高达30-32℃。为了让壁挂炉在夏季出水仍保持舒适,这要求锅炉必须具备更高的调节比,能在小火下精准燃烧。”
噪音的控制
“噪音不是简单的分贝问题。在无锡,我们有专门的静音实验室,引入心理声学理念,从响度、尖锐度和音调三个方面,对产品运行起来是否‘听着无感’反复打磨。”
智能化需求
“在智能化方面,我们支持远程开启产品,设定温度。当用户在APP上设置好,他们希望家可以按照这个温度很快暖起来。产品的主控板、显示面板、云端的数据如何来进行协同?这是中国客户的需求引发的研发议题之一。”
这些改动最初是为中国用户而生,但如今,已经推动着威能全球产品和平台的升级。
![]()
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
更令人惊喜的是,中国市场的创新开始反哺全球。
从2019年起,威能与东南大学合作优化算法,通过算法优化与传感器投入,打造出能征服欧洲市场的产品。目前,威能无锡每年向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十余个欧洲国家出口约30万台热水器。
张愈表示,“我们会把中国顾客的需求第一时间就放到平台的研发过程当中去。中国团队正与其他国家的团队一起开发新一代冷凝炉和热泵,我们的电控和智能化的平台,也是和集团总部一起在开发。”
这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市场角色的根本转变。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东指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趋势下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将原有的生产体系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能够适应本地市场的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中国市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而是能够成为世界创新的中枢。”
超大规模的工业基础设施、超大体量的市场容量,让新技术可以在这里加速成熟、快速商业化、迅速迭代。
![]()
赵嘉认为,真正的好产品会获得全球范围的共识。她举例说,中国年轻人都非常喜欢的拉布布,在全球范围同样火爆。这说明全球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是能够跨文化而达成共识的。
当我们今天再次谈论外资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保持核心标准的前提下,深度适配本土需求,并将本土创新反哺全球。当越来越多的全球品牌将中国视为创新枢纽,我们将看到更多“中国适配”成长为“全球标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