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走上去吧 走上去
有六层楼那么高
我多想每天每夜都在路上
作者丨叶隐蝉
立秋前后,我回了趟老家兰州。
适逢支援西北的律师朋友正好也结束服务期准备返乡,临别时, 我们相约爬了一次皋兰山。
这是兰州最适合爬山的季节,夏的炎热褪去,秋的萧瑟未曾袭来,上山的步道维护的很好,坡度平缓, 我们沿着山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
律师朋友对易学也略有参详,谈起几个朋友的八字,问我对这些命格各自的看法, 在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中,我很难跟他详细讲清八字的一切, 就只能用 “九品到一品” 这样的量化等级去简略表达我的意思。
“从你的说法和案例来看, 如果九品最低,一品最高,但似乎五品和六品在现实中没有太大的差别。 ”律师朋友听了我草率的分级方法,有了点质疑。
“从表面生活上看,五六品确实差异不大。 但他们有一个隐藏差别,五品的人懂得珍惜自己的福分,而六品的人不懂得。”
“那就是说,每一个品级之间表面上看上去有可能差异不大,但其实背后有相当的 隐藏条件和隐藏差异 ,而这些隐藏的条件和差异, 最终带来命格走向上的巨大落差, 对么?”律师朋友听到我的话,也举一反三。
“是的。”我点头。
“听起来,从九品到一品,光是讲清楚他们和他们背后的隐藏要素,又能成为一篇公众号的内容。”
以上故事就是这篇文章的缘起, 这个品级制度虽然是我个人拍脑袋的产物,但却也包含了一定的经验和思考,所以在这里我不会贸然对某种命格进行贸然褒贬,更不会直接下出 “食神制杀就是最好” 这样武断的评论。
相反,我会更侧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出发,同时顺着社会地位和历史长河两条线索去追溯。
9
九品的命,我只见过几次。每一次,都让我沉默很久。
去年,有个刚剖腹产的朋友发给我一个八字,问我这个八字会发生什么事。
八字一排出来,我就愣住了—— 日主孤立无援,五行严重偏枯,整个命局呈现出一种死寂的状态。更要命的是,这一年又刚好是孩子未起运便入墓的年份。
我问朋友,这是谁的八字。说这是她们妈妈群里的真实案例,刚出生不久脑死亡了。
我沉默了很久,不知道该说什么。作为观察者本不应该有太多情绪和态度,但看到一条生命的光芒逐渐黯淡,总归是令人遗憾的。
再后来,我就没有再问过这个孩子的消息。
有些命格,你看到的时候就知道, 它们背负着某种无法言说的宿命。或许是前世的业力,或许是祖先的因果,或许只是五行运转中的一个偶然。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命格,活着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奇迹。
九品和八品之间的分界线,就是"生命"二字。
九品的人,很难有机会向上努力。 只有极少数人,通过遁入空门、寄身于神佛,才能度过死劫。 但即便如此,延续下来的生命,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伤痕和痛苦。
8 八品之上,是另一种苦难。
这样的命格,常常在偏远的山村中见到。
在村中倾颓的土房中,在村角封闭的死路后,在污水塘临近的破屋里,这样的命主往往与畸形的环境伴生。
他们的远亲朋友有时会拿他们的八字给我看,但这背后的不幸往往都有惊人的相似: 或许是日弱杀旺导致的怪病缠身,或许是重枭叠埋造就的疯癫怪诞,或许是五行死绝导致的先天残缺… 他们各有各的来处,却都顺着不同的道路奔向殊途同归的终点。
除了一声叹息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忙,我们无力去撼动那种命运的沉重。
后来我想,八品的命格,或许就是这样—— 有生命,但也有与生命等重的苦难。 他们或许从小就失去了双亲,或许身患重疾,或许天生残疾,或许极度贫困。但他们活着。
这就是八品与九品之间那道生死线。
然而八品的苦难,是孤独的、断裂的。 就像一块被抛入荒野的顽石,既无来处,也无去处。他们的痛苦无人分担,他们的生命无人延续。
7 直到七品,才有了"延续"。
我记得很多年前,在广州琶洲的一个未完工的办公空间里,白色的墙面上,用黑色的炭笔写着几行宋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我站在那面墙前看了很久。
我不知道写这些字的人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八字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一定是七品的命格 ——虽然贫苦,虽然劳累,但他的生命有了延续的可能。他有读过书,有家庭,有孩子,有希望。
从命理的角度看,七品的八字虽然也有诸大顽疾,也未必是完美均衡的和谐八字, 但此时在财官得失上,已经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机。 而其中的裂痕和缺陷,也总能靠着岁运的补益对付过去。 就像西北贫瘠的土地上,总会有那么几株骆驼刺,在看似绝望的荒漠里,顽强地扎下根去。
这就是七品与八品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分界线。
八品的人承受着与生命等重的苦难,却无处安放, 无人分担。而七品的人,他们的苦难有了意义——因为有人陪伴,有人延续,有人记得。
![]()
6 七品之上,是六品。
这是一个巨大的跃升——从"苦难"到"温饱",从"延续"到"体面"。
六品命不用举例子,因为六品就是每个平凡的你我。
我们有一份稳定而稍有体面的工作,有一个不高不低的,有一个不长不短的通勤时间,朝九晚五,勤勤恳恳。
我们的八字, 五行大致齐全,十神恰如其分,刑冲偶尔出现,看似很"完整"。但力量分散,用神不明。
所以我们总在抱怨。
抱怨工资不够高,抱怨房子太小,抱怨工作没意思。想学编程与AI,买了一堆课程,存在网盘里就放弃了。想考公务员,买了一堆书,翻了几页就扔在一边。想创业,研究了几个项目,最后都不了了之。
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所以生活就像一阵凌乱的风,不断掀起波澜,却始终看不到方向。
5 五品和六品,表面上看的确差异不大。
如果只看生活的外在状态,你很难分辨出一个五品的人和一个六品的人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中产阶级,同样有稳定的工作,同样背负着房贷和焦虑。
但他们有一个隐藏的差别,那便是:专。
这个专,是“珍惜”, 所谓珍惜,不是简单的知足常乐,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里,知道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投注在什么地方。
这个专,是“集中”。 在八字上,日主或是一气专旺,顺势而为;或是从格,弃命从势,反而成就一番天地;或是用神有力,虽然只有一两个关键的字,但这一两个字恰到好处,成为整个命局的枢纽。这样的八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突破。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身边的越来越多的朋友站上了这个台阶, 他们或许不是行业顶尖,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他们是被认可的、有口碑的、能独当一面的。
他们是那个在公司里负责某个重要项目的技术骨干,是那个在医院里有固定病人群体的主治医师,是那个在律所里专攻某个细分领域的律师,是那个在学校里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他们知道自己的资源有限,所以懂得取舍和专注。
他们知道这份工作、这个平台、这些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不轻易折腾,不随意跳槽,而是深耕细作,在一个领域里扎下根去。
"因为知道不可能什么都做,所以只做一件事。"
这就是五品和六品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分界线。这就是从六品到五品的路径——不是靠运气,不是靠关系,而是靠"收"。
收心,收手,收获。
4
但五品的人,如果想要向四品再向上走,就不能只是"收"了。
还要学会"放"。
我见过不少五品的人,在技术领域做到了顶尖。他写的代码被很多人学习,他的技术文章有几十万阅读。但他始终无法跨越到更高的层次。
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放不下。
他舍不得放弃那种"我是最专业的"的优越感,舍不得承担"带领团队"的风险和压力,舍不得从"做事"转向"做人"。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
他意识到,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通过组织,通过影响更多的人,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于是他开始培养团队,开始授权,开始承担更大的责任。
两年后,他成了公司的技术总监,带领着一个几十人的团队。
这就是从五品到四品的路径——不是技术的精进,而是格局的提升。不是个人的突破,而是角色的转换。
从命理的角度看,这需要八字中有足够的"承载力"。这个承载力,不只是简单的“身旺身弱”,更包括命主本身在八字全局的承负与流转。
四品的人,不仅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能够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影响更多人的命运。
从七品到四品, 这六个品级,构成了芸芸众生的主体。他们或苦或乐,或贫或富,或平庸或出色,但他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 以各自的方式,延续着生命,承担着责任。
然而,四品之上,便是另一重天地了。
![]()
3 四品之上,是三品。
这是从"活着"到"被记住"的跃升。
四品的人,无论多么优秀,他们的影响力终究局限在当下。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的名字会被少数人记得一段时间,然后逐渐消散。
但三品的人不同,他们的名字,会被写进史书。
他叫万民英。
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做过河南道监察御史、福建兵备参议。当时倭寇屡犯福建,他奉命守泉州,骁勇善战,屡战屡捷。 但他不是戚继光,不是俞大猷。他只是守卫泉州的一个地方官员,是那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参与者。
后来,因为性格耿直,他被陷害罢官。他在《三命通会》中记载了这段经历: "行丁巳运,遇癸亥流年,癸伤丁,亥冲巳,是岁冲运也。其年罢官丧母,受祸最惨。"
他借母亲去世之机回到故里,从此远离仕途,隐居三十多年。
在那三十多年里,他做了一件事——著书。
他写了《三命通会》,共十二卷,会集了古今大量有关八字命理学的经典文章,加上他自己数十年的见解与经验。
很难想象他在乡下隐居的那几十年是什么样的心境: 功名已逝,壮志未酬,只剩下一盏孤灯,一支笔,和满腹的学问。他或许也曾迷茫过,也曾怀疑过,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把自己的所学所悟留给后人。
几百年后,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写道: "自明以来二百余年,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总汇,几于家有其书。"
五百年过去了,没有多少人记得嘉靖年间那场抗倭战争中守卫泉州的官员叫什么名字。 但每一个学习八字命理的人,都知道万民英,都读过《三命通会》。
这就是三品的境界。
他们在政治上或许只是配角,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或许只是一个注脚。 但他们在某个专业领域达到了极致,留下了可以穿越时空的作品。
2 三品之上,是二品。
二品的人,不再是历史的配角,而是历史的主角。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毁誉参半。
袁世凯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八字是: 己未年,癸酉月,丁巳日,丁未时。 日主丁火生于酉月,处于死地。两个未土为火库,丁火虽弱但有根。月柱癸酉,癸水克丁火,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峙状态。
丁火是跃动之灯火, 如果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出现,那它就会成为天下人的救星与偶像。 那一道火光,也会成为一道燎原的火种。
袁世凯这一生,经历清廷、北洋,又到中华民国,终于在六十岁权倾朝野,位极人臣。 他或许真的相信,只有称帝,才能稳定局面。他或许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成为那个力挽狂澜,改造新天的人。
但他忘了, 他是白天生的,而白天,是不需要灯火的。
![]()
和那个比他小三十四岁的的丁火命相比,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八十三天后,他在举国声讨中取消帝制。几个月后,他在忧愤中去世。
后人评价他时,有人说他是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的功臣,有人说他是背叛革命、复辟帝制的罪人。有人说他是乱世枭雄,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
这就是二品的宿命。
他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了影响时代的选择。但这些选择, 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他们承担了历史的重任,也承担了历史的骂名。
他们的名字,被写进了每一本历史教科书。他们的选择,被后人反复讨论和争论。他们的人生,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二品之上,是一品。
1 一品的人,已经超越了"历史主角"的层次。
那个比袁世凯小三十四岁的丁火命,是一品。
或者说, 那个比袁世凯小三十四岁的丁火之命,在黑暗的时代里,点燃了星星之火,最终举火燎原。
当火烧起,他们不再是某个时代的人物, 而是成为了文明的符号,成为了精神的象征,成为了永恒的存在。
他们或许在世时并不成功,或许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他们留给后世的, 不是功业,不是权力,不是财富,而是人性的光芒,是精神的火种,是文明的基石。
他们触及的,是人性中最本质、最永恒的东西。
他们留下的,是超越时空的智慧,是千秋万代都不会过时的思考, 是关于"人应该如何活着"的终极追问。
有人说他们是圣人,有人说他们是先贤,但他们就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灭光芒的灵魂。
从三品到一品,这三个品级,构成了历史的脊梁。
三品留下的是"作品",二品留下的是"争议",一品留下的是"精神"。
但无论是哪一品,他们的生命,都已经超越了"活着"本身, 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了文明的一部分,成为了人性光芒的一部分。
0
当这一切的谈话结束后,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兰山的峰顶,体力耗尽后,我们各自无言,注视着山下如织锦般铺展开的兰州城。站在高处时, 人就会觉得似乎一切都如沙尘般渺小而遥远。
山上的风带着初秋的凉意拂过山间,吹透我们已经汗湿的外套,又像是吹透了过去、现在与未来。
“那么再从你的角度来看。” 沉默许久的律师朋友开口问我,“刚开始我问你那第一个朋友,他有优渥的家庭条件,有体面的工作与社会地位,多次转行却每次都能成功;至今收入也远超社会平均, 这样的人是什么命格? ”
“是中等的命格。”
“那么我呢?我承担着祖先沉重的业力,经历感情和事业的双双挫败,背负着心理上的恐惧和内耗,可见的未来都是昏暗和迷茫,这样的我,是什么命格?”
我微笑。
“也是中等的命格。”
【李律师的其他启发】
《占卜中的看心,看命,看天》
【那个在墙上留下字的农民工】
命理,不应成为捧高踩低的工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