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家的衣柜,装着半辈光阴二、选家具:比挑衣服还较真三、家具上的 “生活印记”四、老家具的 “新使命”
![]()
奶奶衣柜立在堂屋角落,深棕色的樟木已经泛出温润的包浆,指尖摸上去能感受到木头纹理的起伏,像老人手上凸起的青筋。小时候总爱踮脚扒着柜沿,看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蓝布衫 —— 最上面那件是爷爷年轻时穿的中山装,领口还留着洗不掉的樟脑球味;中间层塞着奶奶织了一半的毛线团,粉白相间的线绕在竹针上,是准备给我织毛衣的;最底下压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爸爸和妈妈结婚时的黑白照片,还有我刚出生时的小袜子。
衣柜门合页早就松了,关的时候要轻轻推一下才会严丝合缝,“咔嗒” 一声轻响,像奶奶每次喊我吃饭的语气,温柔又有分量。有次我躲在衣柜里玩捉迷藏,不小心把毛线团弄散了,奶奶没骂我,只是坐在衣柜前,把线一点点绕回去,阳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也落在衣柜的木纹里,那画面现在想起来还暖乎乎的。后来奶奶走了,衣柜还是立在那里,每次回家我都会打开柜门闻闻樟木的香,好像还能听见她绕毛线时的咳嗽声。
![]()
第一次自己装修房子,选家具时差点把脚都走肿了。最开始看布艺沙发,在家具城试了不下十款 —— 有的太软,坐下去像陷进棉花里起不来;有的太硬,后背硌得慌;直到摸到那款浅灰色的,面料是细绒的,手按下去能慢慢弹回来,扶手高度刚好能搭着胳膊,坐上去时腰后面还能贴着靠背,像被人轻轻托着。可又犯了难:猫会不会抓坏?销售说这款面料是防抓的,我还不信,特意带了家里猫的掉毛去蹭,发现绒毛不会粘在上面,才松了口气。
选餐桌时更纠结,实木的怕烫,岩板的又太重。有次和老公去看,他非要选黑色岩板的,说耐脏;我却喜欢原木色的,觉得看着暖和。吵到最后,老板笑着说:“不如中间加块可移动的岩板,平时用实木面,吃火锅时把岩板铺上。” 我们才恍然大悟,后来餐桌送到家,每次吃火锅时,老公都会笑着说:“还是你当初坚持要原木色,现在看着真舒服。”
![]()
家里的实木茶几,边缘有一道浅浅的划痕,是刚搬进来时,我拖着行李箱不小心蹭到的。当时蹲在地上心疼了半天,用手摸了又摸,老公却笑着说:“这样才像咱们家的东西,以后还会有更多印记呢。” 果然,没过多久,茶几上就多了些新痕迹 —— 孩子用蜡笔在上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我用马克笔写购物清单时漏了一笔,留下个小黑点;甚至还有次朋友来喝茶,不小心把茶杯底的水渍印在了上面,干了之后留下个浅圈。
沙发扶手上的咖啡渍更有意思,是某个加班的深夜,我困得眼睛都睁不开,端着咖啡杯往沙发上坐时,手一抖洒上去的。当时急得赶紧拿纸巾擦,结果越擦越花,最后索性放弃了。现在每次看到那片浅褐色的印记,都会想起那天凌晨三点,电脑屏幕的光映在咖啡杯上,还有窗外偶尔驶过的汽车灯,那些辛苦的日子,好像都被这道印记悄悄记下来了。餐桌腿上的防撞条也换过两次,第一次是孩子刚学走路,总爱扶着桌子走,撞得膝盖红红的;后来孩子长大了,防撞条也旧了,我换了新的,颜色和餐桌更搭,孩子看见还说:“妈妈,这个新条条真好看。”
![]()
去年把老家的旧木床搬到了新房的次卧,床板还是原来的榆木,被岁月磨得光滑发亮,摸上去没有一点毛刺。爸爸特意找木工师傅来加固床架,师傅说:“这木头好啊,比现在的新木头结实多了,再用十年都没问题。” 我们又换了新的床垫,铺了奶奶织的旧床单 —— 浅粉色的床单上有小小的碎花,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款式,现在铺在旧床上,像是把小时候的梦也搬了过来。
除了木床,还把奶奶旧缝纫机也搬来了。那台缝纫机是黑色的,机身有些地方掉了漆,踏板踩下去还会 “吱呀” 响。我找师傅修了修,现在放在阳台当边几,上面摆了盆绿萝,绿萝的藤蔓垂下来,绕在缝纫机的机头上,每次浇水时,都能想起奶奶坐在缝纫机前做衣服的样子 —— 她戴着老花镜,脚踩踏板,“咔嗒咔嗒” 的声音和窗外的蝉鸣混在一起,是夏天最特别的声音。
还有爸爸年轻时用的书桌,桌面有一道很深的刻痕,是他当年备战高考时,不小心用圆规划的。现在这张书桌放在玄关当鞋柜,我在上面放了钥匙、口罩和快递刀,每次出门拿钥匙时,都会摸一摸那道刻痕,好像能感受到爸爸当年挑灯夜读的认真。这些老家具,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木头,它们带着家人的温度,从过去走到现在,还会陪着我们走向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