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节气特点
“立,建始也;冬,万物收藏也。”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启,天地间呈现“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肃穆景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精准描绘立冬“阳气内收、万物蛰伏”的核心特征。对人体而言,阳气会随自然节律同步敛藏,秋冬“养阴”是“藏阳”的基础。
![]()
养生·观起居
立冬起居养生需紧扣“闭藏”主旨,以保护阳气、蓄积阴精为关键。应遵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经典准则。结合现代作息规律,建议每晚10点前入睡、早晨7点后起床(太阳升起后),通过充足睡眠助力阳气潜藏与阴精蓄积。
保暖防寒是重点,需做到“三不冻”——不冻头、不冻腹、不冻脚,尤其要注意头背足等阳气易外泄部位的保暖。睡前用40℃左右温热水泡脚20分钟,水量没过脚踝,配合足底按摩可促进循环,但需注意饭后1小时内不宜足浴。
室内需兼顾保暖与通风,每日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避免空气污浊。运动方面应遵循“渐进适量”原则,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伤阳。户外运动宜选阳光充足的时段,借自然阳气滋养自身。
![]()
![]()
养生·观饮食
立冬饮食以“温补藏阳、循序渐进”为原则,既需补充能量,又要避免滋腻伤胃。“秋冬养阴”是通过摄入梨、银耳、麦冬等食材滋养阴精,为阳气潜藏奠基;而羊肉、鸡肉、核桃、栗子等温补类食物,作用是“助阳气内敛”,同时遵循“黑色入肾”理论,多吃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食物,助力补肾藏精。
冬季气候干燥,需多喝温水促进代谢,可搭配梨、冬枣、柑橘等甘润生津果蔬,平衡温补食物的燥性。进补切忌盲目过量,应给肠胃适应过程,尤其脾胃虚弱(食后腹胀、大便溏稀)者,可先食山药、小米、茯苓等健脾食物,再逐步增加温补食材,避免加重消化负担。
![]()
![]()
养生·观穴位
1. 风门穴
用拇指按压揉动5-10分钟至局部酸胀发热,或用掌根擦至皮肤透热;艾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宜,避免烫伤,是冬季防风寒的关键穴。
2. 至阳穴
用拇指按压揉动5-10分钟至局部酸胀发热,或用掌根擦至皮肤透热;亦可用刮痧板沿督脉轻刮。能通过调节督脉气血,振奋全身阳气、疏通经络。
![]()
养生·治未病
立冬重点防护心脑血管和呼吸道基础病。气温大幅下降,人体血管和呼吸道黏膜首当其冲。防护重点需要注意高血压波动、急性心梗,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易波动,需增加自测频率,调整用药需遵医嘱,切勿擅自更改。
![]()
![]()
原标题:《【上观节气·养生时光】立冬养生观:阳气内敛万物蛰伏,养阴藏阳渐进适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晨 黄海昕 顾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