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烧秸秆政策已推行多年,其对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作用有目共睹。然而,与环保成效相伴的。
表面上看,这是“上面”的政令与“下面”的执行之间出现了脱节,是“大家不在一条心”。但究其根源,核心矛盾在于宏大的环保政策目标与农民个体的现实利益、生计成本产生了尖锐冲突,同时,“一刀切”的粗暴执行方式,彻底堵塞了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渠道,最终将一项好的政策推向了民意的反面。
那么,为什么上面安排禁烧秸秆,下面还是逆风点火,下面有很多原因。
原因一、禁烧秸秆一刀切
![]()
禁烧秸秆刚下政策的时候,老百姓只会关乎自身的利益,该烧还是烧了,随着老百姓的不在乎,上面终于熬不住了!
...村头悬挂的“焚烧秸秆,倾家荡产”等标语,想必许多人还记忆犹新。一旦发现田间冒烟,村干部便可能带着执法人员前去抓人、罚款,甚至拘留,手段强硬。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来说,突然之间延续了几十年的习惯成了违法行为,还要面临如此严厉的处罚,内心自然充满不解与愤懑,私下里早就骂声一片。
原因二、耕地困难,种地投入加大
![]()
秸秆焚烧后会形成草木灰,而草木灰是纯天然杀菌剂,相当于一些肥料,也有利于土壤对肥力的吸收。
禁烧秸秆政策下来后,农民种地投入巨大,因秸秆难处理,只有深翻才有效果。原有的中小型农机具已不能继续使用,从而使用大型耕地技术。投入可以用小型机器的3~4倍投入计算。这对收入颇低的农民来说,负担太大,种点地,累死累活几十年,挣得钱还不够买农机具的!
想想也是,种了几十年的地,原本就囊中羞涩,这换了机器再一看,只能去银行去贷款了。种地收入忽高忽低,一年挣一年本,日常开销,农资消费,费用开支本来就大,有些人连贷款都还不上了!只能年年依赖贷款,这家银行借款,那家银行还款。
原因三、有无补贴,甚至补贴太少
![]()
禁烧秸秆政策下来后,基本上受负担的还是老百姓。刚开始时,老百姓本来就没啥钱,上面下来的政策,应该为民着想,秸秆还田不应有补贴相助吗?
有些地方有那么一丢丢补贴,这对农民来说,负担会小一点点。而也有些地方,连补贴都没听过!这种补贴名义上就是为秸秆还田做基础,一亩地几块至十几块,我想,这点补贴还是有点少啊!这点补贴还不够农民春耕或秋耕地的一次性燃油费用!可以用三分之一来计算,如果秋翻地,一亩地30~40元,也就是翻地二三分之一!
农民本来就不舍得加大投入,这一政策下来,本来就“憋憋虾虾”的,农民更是雪上加霜!没有更多的补贴政策,想改变农民主动放弃焚烧秸秆,难!
原因四、国外焚烧秸秆,引发国内农民不满
![]()
不少人放弃种地,前往异国他乡,寻求生财之路。但是到了国外他们发现,外国人种地,依然焚烧秸秆,尤其是丑(美)国和日本鬼子的国家,焚烧秸秆较为严重,甚至蔓延到山区或林地!
“部分国家在特定条件和严格监管下允许焚烧秸秆,这与我国全面禁烧的政策形成对比,这种对比引发了部分农民的不解。”
它们一边奉承中国禁烧秸秆,另一面却不让自己禁烧,这对我们农民来说不公平!天是大家的,空气污染,也就那么几天,随风飘散漂往世界各地。网上有这么一句话,“禁烧秸秆哪家强,世界环保看中国”!听上去就“阴阳怪气”的,感觉有点刺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暗地里嘲讽!
想想也是,国外都在焚烧秸秆,到了咱们这,就不行了!所以,网络的力量还是较大的!对于国外焚烧秸秆,国内媒体都失声了!
结尾:禁烧秸秆还需多方努力,大力补助才是重要的
![]()
焚烧秸秆,对环境污染,我们应该还能继续控制。可以说,“完美无瑕”的零污染,零焚烧!如何做到这点,只有投入大量的财力了。
古人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鬼也不开门。”一个道理,谁会对钱没兴趣呢?马云说过:“我对钱没兴趣”,然而,一旁的小撒却憋不住笑了,我们也都知道,马云不喜欢钱,但我们也笑了!所以,当一个人面对财富的时候,往往都会“有模有样”。
禁烧秸秆也一样,补助大了,也会做给政府看。只要给农民更多的补助,才会得到农民的支持。而不是给个三瓜两枣敷衍了事,回头农民还是骂声一片!说实话,那三瓜两枣给的多少有点太少了!
现在有很多地方,秸秆已经可以完美的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总的来说,秸秆利用已经发展出了“五料化”利用方向,即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
![]()
而有很多地方的秸秆打包,免费的,虽然没有给农民一分钱,但农民地里确实没有秸秆了,相对来说,没有秸秆可以好好耕地了。但秸秆每吨价值近千元,每百亩能产近百吨。我想,“如果能把秸秆打包产生的收益(一吨近千元)的一部分反哺给农民,那么问题就能得到缓解,农民从‘被动禁止’变为‘主动。
总之,禁烧秸秆,现还需多方政府正确引导,而不是一刀切,也不是给个三瓜两枣一点点喇,更不是拿了秸秆分毛不给!只有农民利益至上,当农民能从秸秆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时,他们的角色就从“被动的约束对象”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利益联结是最好的引导。此时,焚烧秸秆不再是与官博弈的工具,而是烧掉自己口袋里的钱。这种内在驱动力的转变,远比外在的强制监管更为根本和有效。当焚烧秸秆意味着亲手毁掉自己的潜在收益时,农民的行为逻辑将从“被动规避惩罚”转向“主动创造价值”。这种由利益引导引发的内在驱动力,远比任何外在的强制监管都更为持久和根本。
因此,破解禁烧困局的最终出路,在于将政策目标与农民利益深度绑定。政府的核心角色,是积极引导、搭建平台、培育市场,全力打通秸秆“五料化”利用的产业链,确保其产生的市场效益能够真金白银地反哺农民。唯有让农民从环保事业的牺牲者转变为受益者,才能化“对立”为“共赢”,凝聚最大共识,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明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