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贵州解放75周年 | 【亲历者口述·脱贫致富】黄大发: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

0
分享至


我叫黄大发,1935年11月生,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现团结村)党支部书记。

我是一个孤儿,从小吃的是百家饭,住的是滚草窝和包谷壳。23岁,我光荣入党,这一年,我被全村推选为大队长。这一干,就干到了70岁。

我立志要为草王坝引来水、修通路、接通电。20世纪60年代起,我带领村民们攀岩走壁,用钢钎撬、用铁锤砸,但由于技术落后,耗时10多年引水工程也没修成。

我不肯服输。1989年,年过半百的我到附近水利站一边帮工一边学习,只有小学文化的我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1992年春,我带领200多名村民奔赴工地,引水工程再次动工。1995年,一条总长9400米的水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悬崖全线贯通,草王坝彻底告别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这条水渠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通水后,我马不停蹄实施“坡改梯”。村里的稻田种植面积从240亩增加到720亩,老乡们从此不再为吃饭发愁。随后我又带领村民修通4公里的通村公路,让村里通了电、建起了学校。

近几年来,我们村发展得很快。如今,团结村已实施了公路硬化、安全饮水、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老旧房整治、卫生厕所改造等工程,实现了通组公路、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住房、通讯网络全覆盖。

2022年12月15日,仁遵高速建成通车,团结村到遵义市区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以内,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团结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如今,团结村的农家乐已发展至11家,村民用自己地里的瓜果蔬菜招待游客,游客好评如潮。

如今,大发渠有了新使命,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大发渠党性教育基地陈列馆,体验大发渠的险峻和壮观,感受当年我们战天斗地开山凿渠的精神。而渠下,星空木屋、林边酒店、精致民宿、产业基地等早已令这方土地改头换面。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我还要继续奋斗,带富家乡的乡亲。为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和团结村村委成员精心规划,按照海拔和地形特点,将团结村划分为“三块地”:

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区域发展方竹笋和养蜂产业。我们这里的方竹笋质地鲜美,营养丰富,是备受市场青睐的佳品,另外,这里的生态气候也很适宜养蜂。目前,团结村方竹笋的种植面积达3160亩,中华蜂的养殖规模超100箱。

在海拔800米至1300米的过渡地带发展高粱、辣椒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不仅能增加村民的收入,还为当地的餐饮行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目前,团结村高粱种植面积达2000亩,其中1100亩为订单种植,辣椒种植面积600亩,涵盖了食用辣椒和工业辣椒。

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区域,大力发展“稻 ”、经果林及畜牧等产业。目前,团结村已发展生猪养殖1200头,肉牛养殖1240头。

通过这样的科学布局,团结村的农业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餐桌,增加了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 /《当代贵州》2024年第47期

策划:吴文仙 梁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王远柏

融传编辑 / 龚明豪

一审 / 刘跃

二审 / 郎艳林

三审 / 吴文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奇思妙想生活家
奇思妙想生活家
探索生活的奇思妙想,分享独特见解和实用小窍门,让你的日常生活更有趣、更有品位!
423文章数 25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