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李Lin环球
编辑I李Lin环球
前言
哈喽,大家好,小李这篇国际评论,主要来分析荷兰与中方企业之间的控制权大战。
刚以为中美关系有了缓和迹象,全球供应链能喘口气,欧洲那边突然扔出个 “炸雷”—— 荷兰政府直接把中国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给 “托管” 了!
这操作可不是普通商业纠纷,直接点燃全球产业链控制权大战,连宝马、奔驰都急得跳脚,到底咋回事?
![]()
中国反制招招致命
安世半导体本是荷兰老牌企业,2018 年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是中国闻泰科技出手收购,才把它从亏损泥潭里拉了出来。闻泰砸下巨资投入,5 年时间就将其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妥妥的 “救死扶伤” 型收购。
![]()
结果 2025 年 10 月初,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启动紧急干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公司治理缺陷影响国家安全”。紧接着法院三道命令下来,直接把中方控制权扒得一干二净:暂停闻泰科技创始人在安世的所有管理职务,将闻泰香港持有的 99% 股权交给临时托管机构,还派了外籍独立董事接管运营。
![]()
这波操作有多离谱?相当于你花大价钱买了套房,精心装修住了 5 年,突然来了个 “管理员” 说你家有安全隐患,把门锁换了、钥匙收了,还让外人住进来。你明明还是房产证上的 “大股东”,却连家门都进不去,从头到尾都是荷兰单方面的 “霸王条款”。
![]()
荷兰这边刚动手,中国商务部立马跟进,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和分包商,实施特定元器件出口管制。很多人疑惑,安世注册在荷兰,中国为啥能管到它的出口?答案很简单:它的 “心脏” 在中国。
![]()
![]()
安世的前端晶圆生产虽在欧洲,但最关键的封装和测试产能,70% 以上都集中在中国东莞。东莞工厂一年要处理 700 多亿颗芯片,平均每天 2 亿颗,相当于欧洲产线能不能转,全看中国这边的 “粮草” 给不给力。而且它的核心原料、部分设备和测试工序,也全依赖中国供应链。
![]()
中国这一管制,欧洲汽车圈直接炸了锅。安世是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的关键供应商,一辆电动车要用几百上千颗它的芯片,小到车窗升降、大到电机控制,少一颗都没法组装。
宝马、奔驰、特斯拉、斯泰兰蒂斯集团赶紧联合发声明施压荷兰政府,直言要是供货断了,欧洲汽车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 —— 毕竟没人愿意看着自家工厂变成 “空城”,前期投入的百亿产能瞬间打水漂。
荷兰为啥非要 “硬碰硬”?背后就三个字:没安全感
![]()
在中美关系缓和的节骨眼上,荷兰为啥非要跳出来针对中国资本?表面上是 “公司治理”,骨子里其实就是 “安全感” 作祟。
为啥中国能这么快反制,还一出手就打在欧洲 “七寸” 上?关键是我们握有产业链的实权。
![]()
现在的全球化时代,企业注册地早就说了不算。荷兰以为抢了股权就能控制公司,却忘了安世的生产命脉全在中国。
封装测试是半导体生产的关键环节,少了这一步,芯片就是一堆没用的晶圆,欧洲产线再先进也只能 “望芯兴叹”。就像你买了台顶级电脑,却没有操作系统和核心软件,根本没法用。
![]()
而且中国的反制完全有法律依据。出口管制法早就明确,凡是涉及国家安全或战略物资的产品,中国政府都有权限制出口或再出口。
这次精准瞄准安世的中国供应链,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立刻见效,让欧洲车企主动给荷兰政府施压,这波操作堪称 “教科书级反制”,既合规又解气。
![]()
结语
安世半导体这事儿,看着是中荷两家企业的纠纷,其实是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的缩影。以前我们以为全球化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才发现,本质是产业链之间的博弈 —— 谁掌握了产能,谁就有话语权;谁能控制供应节奏,谁就能制定规则。
这场产业链博弈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类似事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制造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配角”,而是能影响全球格局的 “关键力量”。
![]()
无论是半导体、新能源还是精密制造,那些能穿越政治周期、握有核心产能的产业底盘,才是未来真正的价值所在。
全球都该明白,用霸权手段抢夺企业控制权,最终只会反噬自身,尊重产业链规律、平等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