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不结婚,好像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现象。不是不想爱,是结不起,也不敢结。这事儿背后,藏着太多说不出口的无奈和算计。
![]()
回头看看,每一代人的结婚理由都不一样。五十年代,结婚是为了能吃饱饭,孩子多劳力多,婚姻就是个生存工具。到了八十年代,结婚是为了让孩子有出路,全家人的希望都压在一个独生子女身上。再后来,2008年以后,结婚成了拼体面的事,房子、车子、彩礼,一个都不能少,成了进婚姻的入场券。年轻人心里憋着一股气,你告诉我爱情是自由的,怎么一到结婚就变成了家庭资产审核,变成了三方会谈?从2015年到2022年,初婚人数直接少了快九百万对,这数字背后,是无数个被现实劝退的年轻人。
![]()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怕孤独,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加班,一个人过节,这些事早就习惯了。他们怕的是,爱情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现实的剪刀给剪了枝。最讽刺的是,当年拼命阻止我们早恋,让我们好好学习的人,如今又在拼命催婚,问你怎么还单身。这逻辑,简直让人无语。一场普通的婚礼,首付加装修加彩礼,随随便便就奔着四十万去了。一个年薪十万的普通白领,得不吃不喝干四年,才能勉强凑够一场“人生首映式”的启动资金。彩礼变成了“彩礼贷”,婚房成了家庭议价的筹码,婚姻这个本该是两个人的自由契约,硬生生被绑上了三代人的金融链条。年轻人思考婚姻,从来不是从“我愿不愿意”开始,而是从“我配不配”开始。
这一代人见得太多了。身边亲戚朋友婚后一地鸡毛的例子,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不是离婚大战,就是日常鸡犬不宁。很多人还在相亲,就已经提前看完了婚姻悲剧的实况转播。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不像上一代那样容易“上头”,反而像在做尽职调查。对方情绪稳定吗?消费观念合理吗?婚后谁带孩子?这些问题听起来很算计,很功利,可这恰恰是年轻人保护自己的方式。因为婚姻的风险,已经从过去的“物质匮乏”,升级成了现在的“精神内耗”和“人格不匹配”。观念错位,价值断层,付出不对等,随便一个都能把一个人的安全感彻底摧毁。婚恋平台的数据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相亲确实提高了结婚率,却降低了满意度。形式能帮你快速进入一段关系,可幸福长久,靠的是共识、成长和尊重,而不是催促和安排。
婚姻不该是人生的必选项,它只是一个选择题。合得来就结,合不来,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