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这个名称,承载着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段光辉历史,它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要理解“八路军”,首先要明白“路”的含义。这里的“路”并非指行军的道路,而是沿用了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时期的军事编制单位,“路军”指的是一支能够独立执行战略任务的方面军,级别在“军”之上,类似后来的“兵团”或“集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呼声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终于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根据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
那么,这支新编的部队番号是什么?正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与此同时,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的红军和游击队,则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所以,“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在国民政府统一战线框架内获得正式番号的两支主要武装力量。
然而,这个番号的使用时间很短。仅仅一个多月后,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按照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将“第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按理说,此后应统称“十八集团军”。
但为什么“八路军”的名字却更加响亮,永远镌刻在了历史丰碑上?原因在于,这支军队的魂和根始终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手中。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八路军”这个名字已经与那个在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在敌后建立广大抗日根据地的英雄部队紧密相连。它不再是国民政府序列下的一个冰冷番号,而是代表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八路军”这个称呼,不仅记录了一段国共合作的历史,更升华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荣代名词。它短暂于编制,却永恒于功勋。
第一路军 总指挥——陈调元
![]()
第二路军 总指挥——刘峙
![]()
第三路军 总指挥——韩复榘
![]()
第四路军 总指挥——何健
![]()
第六路军 总指挥——朱绍良
![]()
第七路军 总指挥——刘湘
![]()
第八路军 总指挥——朱德
![]()
第九路军 总指挥——鲁涤平
![]()
第十路军 总指挥——龙云
![]()
第十一路军 总指挥——刘镇华
![]()
第十二路军 总指挥——田颂尧
![]()
第十三路军 总指挥——石友三
![]()
第十四路军 总指挥——邓锡侯
![]()
第十五路军 总指挥——马鸿逵
![]()
第十六路军 总指挥——徐源泉
![]()
第十七路军 总指挥——杨虎诚
![]()
第十八路军 总指挥——毛光翔
![]()
第十九路军 总指挥——蒋光鼐
![]()
第二十路军 总指挥——张钫
![]()
第二十一路军 总指挥——夏斗寅
![]()
第二十二路军 总指挥——吉鸿昌
![]()
第二十五路军 总指挥——梁冠英
![]()
第二十六路军 总指挥——孙连仲
![]()
第二十七路军 总指挥——冯钦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