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原本可以从未开始。
一次真挚的邀约、一次梦想的描绘,如果谢小也没有应允加入,而是选择当时世俗眼中更稳妥的大厂坦途,后来所有关于突破、关于成长、关于追觅的故事,就会在起点处剪断。
谢小也是谁?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清华美院毕业的设计天才、追觅吸尘器工业设计部的至高水准,但是更吸引人的是“追觅4号员工”。
![]()
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号数字,而是刻着追觅初创基因的身份印记。这一次,我们和谢小也好好聊了聊,希望能从这位初创成员身上,寻找到追觅从起步到成长的核心密码,也读懂一位清华人选择与初创企业共赴未知的初心。
![]()
为什么是追觅?
命运会有很多转折,很多偶然与很多必然。
追觅橄榄枝的出现是偶然的,加入追觅则是必然。“学校的价值观,总在引导我们做过去没有的东西。” 回忆起选择追觅的初心,谢小也的语气里仍带着清华学子特有的理想主义。
在清华美院攻读信息设计期间,他接触的课程早已跳出纯艺术的框架,而是围绕用户体验与商业落地展开。但比起在成熟企业做“产品迭代的螺丝钉”,他更渴望参与“从无到有”的创造。
![]()
谢小也,在等待一个机会。
师哥俞浩的出现,无疑让这份等待有了最契合的归宿。彼时的追觅还在出行领域探索,但在创始人俞浩心中,始终藏着向更复杂硬件领域突破的野心。
在广为人知的追觅创始人故事中,俞浩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极客空间“天空工场”,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发者之一,以及三旋翼无人机的发明人,关键词始终与航空航天绑定。鲜少有人知道的是,俞浩在清华求学期间,就已完成过汽车底盘设计。
“刚开始的时候,追觅做五年愿景,就将造车放在了蓝图里。”这种从第1步就能往后看到第100步的长远布局,深深吸引着谢小也;而俞浩这份与清华深度绑定的技术硬实力,也让谢小也倍感共鸣。
追觅这几年,谢小过得很充实,也过得很“幸福”。
没有传统大厂的流程束缚、没有既定产品的框架限制,这些全新的项目、越级的挑战,都在“刺激”着谢小也的大脑皮层。从最开始兼顾交互与平面设计,到转型工业设计领域;从克服技术难题、优化产品外观,到琢磨吸尘器基站“侧式摆放”的美学突破,每一次尝试都在打破他的能力边界。
谢小也的加速迭代,同样是追觅发展的缩影。
当他在设计领域不断突破时,追觅则以一种近乎“夸张”的姿态,极速扩张。短短几年间,团队成员遍布全球,业务早已不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探索,而是覆盖家居清洁、大家电、智能出行等多元版图,成为角力全球高端科技大市场的重要一极。
其中,在吸尘器领域,追觅凭借硬核技术与高端设计,跻身全球多个核心市场的首选高端品牌行列。就在今年,追觅再次刷新行业性能天花板,推出全球首款搭2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的Z50 Station,重新定义了高端吸尘器的产品标准,成为全球高端清洁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追觅为谢小也提供实现理想的舞台,谢小也用设计为追觅注入独特的美学灵魂,这份相互成就正是追觅以创造驱动成长的核心逻辑。
何来高级感?
![]()
工业设计师的本质,是将产品美学传递给目标人群。
“我们会感叹蜂巢结构的精巧,也会被鲜花的绚丽吸引,正是因为花朵的花瓣排列、蜂巢的六边形结构,都遵循着极致的秩序与合理性,这是‘秩序之美’。”
在谢小也看来,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秩序美学,为当下产品设计的指明了方向,但也正因为大家都以此为原点,很容易陷入设计风格大同小异的困境。
“追觅一直坚持的是高端科技品牌战略,这意味着,我们的战场是站在更高维度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谢小也提到了“联想”一词。
他作了个比喻,如果空气净化器的形象像一只水桶,那么即便设计师在结构上做再多巧思,也会因为用户的“负面联想”拉低价值感,“就像吸尘器如果露出复杂的管线,也会削弱产品的高级感。”
为了让这份传递不产生偏移,“联想”的精准度显得尤为重要。
谢小也不认为高级感是堆砌奢华材质的浮夸,也不觉得美学是脱离实用的空想。对于追觅而言,高级感是秩序之美与价值联想的结合,以追觅Z50 Station为例,其哑光黑机身搭配细腻的磨砂质感,一体化基站的设计简洁大方。尤其是基站的侧式摆放设计,既遵循了产品结构的秩序感,又能完美融入家居装饰场景;既不脱离硬件技术的限制,又通过视觉语言传递“科技精密”的价值。
“当我们看到追觅吸尘器时,第一联想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融入家居场景成为和谐的一环,甚至是提升品味的有效背书,那么产品的设计价值也就真正实现了。”
作为追觅吸尘器工业设计的负责人,谢小也一直处于设计一线。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持“手感”,在他看来,这同样激励着内部成员。
在他的带动下,工业设计团队形成了“敢想敢试、从0到1”的创作氛围,从草图设计到方案落地仅需2天。这种高效且富有创造力的工作模式,也成了追觅吸引更多清华背景、极客基因人才的隐形磁场。
极客天堂
![]()
在追觅工作,舒适么?
这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但至少对于像谢小也这样的极客而言,追觅是类似“象牙塔”的存在。在追觅,没有一层一层又一层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也没有此起彼伏的假大空口号,从谢小也加入时的初创阶段,到如今业务遍布全球的规模,追觅始终坚守“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的底色。
这种不搞形式、只重实干的氛围,让所有创造者都能专注于把事做好:以吸尘器为例,无论是面向中国家庭的吸尘器设计,还是适配欧美市场的产品研发,只要想法能解决用户痛点、设计能创造真实价值,就能拿到资源落地;只要成果能经得起全球市场检验,就会被看见、被认可。
追觅的这份“纯粹”一直滋养着谢小也,也陪伴着他,从清华园里渴望“做未做之事”的学子,成长为带领团队创造全球高端产品的核心设计师。
如今,全球高端科技产业正面临技术壁垒加剧、用户需求细分的双重挑战,欧美传统品牌凭借多年积累占据市场优势,新兴品牌则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追觅与谢小也的故事,恰恰指明了全球破局的方向:未来能在全球市场立足的新生代高端品牌,必然是能留住 “谢小也们” 的企业。它们不盲从国际品牌的既定路径,而是以“极客精神”打破技术边界,就像追觅将航空级动力技术应用于吸尘器马达;不依赖“低价走量”的短期策略,而是靠“谢小也们”的全球首创设计、核心技术,定义高端产品的新标准,正如Z50 Station用家居美学与极致性能重新定义高端清洁体验。
这或许就是谢小也当初选择的深层意义。他的个人抉择,早已超越 “选大厂还是选初创” 的个体命题,成为新生代高端品牌突破全球困局的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