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武打电影都喜欢拍中日高手的打擂台。擂台之上,不光是武技的较量,交手的胜负,也是价值观的胜负。
这么拍固然好看,但难以服众,因为打擂是中国侠客的规矩,左手抱右手,就是五湖四海。
但日本武者讲究“舍生”,追求“死狂”,他们不死“擂台”,他们死“祭坛”。古龙懂这个,所以《浣花洗剑录》里,他让东瀛剑客站在泰山之巅,被一剑封喉。
不只武术,这种以“自毁情结”塑形的美感,贯穿了日本的文化。
他们的文学传统尤甚,日本古典文学讲“物哀”“幽玄”“寂”,所以他们写死亡、颓废、虚无与美的幻灭,显得很细腻,意在言外。
但太宰治很例外,他笔锋“粗粝”,写的都是形而下的、伦理的、肉身性的。《人间失格》聊的是“作为一个废物,我活不下去了”,而不是“死亡真美”。
聊到这不免让人浮想,若川端康成一把夺过《人间失格》的笔,用“雪国的月光”写“生之耻痕”,用“飘落的花瓣”写“酒精与呕吐物”,该是何种画风。
或许,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是这种感觉。
![]()
近日,2025年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影像之灯·中外电影名作展”开幕,这部中岛哲也操刀的经典名作也以4K修复的面貌与观众相见。
一方面,这部电影的内核相当太宰治。它讲述了一个女人不断被命运嫌弃、被爱情抛弃,在泥泞中打滚,一次次燃起希望又坠入更深的深渊,最终在孤寂中惨烈死去的故事。
影片中出现的那句经典名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便是诗人寺内寿太郎的句子,后因太宰治的引用而声名鹊起。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相当唯美精致。它用饱和度极高的艳丽色彩、舞台剧般的夸张构图,将松子狼狈不堪的一生,包装成了一部流光溢彩的童话。
影片中不同的场景出现了不同的花,童年的葵花、热恋的红玫、濒死的野菊,不同的花语又成为主人公命运的判词。
![]()
要理解这种美学的暴力,无需赘言,只需看透两个被精心雕琢的瞬间。
第一个,是松子与落魄作家八女川一起生活,窗外是冰冷的现实,屋内是家暴后的狼藉。
她却能在男友睡着后,默默整理好一切,然后点亮圣诞树的彩灯,凝视着那虚假却温暖的光芒,脸上露出近乎幸福的微笑。
第二个,是她临终前,在遍布垃圾的河岸旁,试图将一张被揉皱的名片塞回公寓墙壁的破洞。这个动作,是她最后一次试图与“正常”的社会规则建立连接。
而下一秒,她被一群陌生的少年用棍棒打死。她的死,没有英雄式的悲壮,只有彻底的无意义。
旋即,镜头拉起,我们看到她倒在开满野花的草地上,灵魂站起来,整理衣裙,一步步走向她幻想中“回家”的阶梯。
或许你还会发现,远非简单的以乐景写哀,除了川端康成的“雅”,太宰治的“丧”之外,这部电影还有游离的第三种特质:
癫狂。
![]()
这是中岛哲也带来的,这位“非典型著名导演”惯用手段,就是“神经兮兮”地给影像打上一抹“异色”。
他的影迷对此当不陌生:在《下妻物语》中,是让洛丽塔裙摆绽放在暴走族的烟尘里;在《告白》里,则是用一盒下毒的牛奶,完成一场关于复仇的冰冷方程。
这种CULT色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叙事逻辑与道德文章,所以很多观众非常钟爱中岛哲也、园子温、萨布这样的导演,他们危险的美学,构成了日本主流电影之外的异色光谱。
因此,当《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抹“异色”,在国内修复上映,颇似1984年艾伦·金斯堡中国之行的“秘辛”:
这位“非主流”诗人一手揣着驴肉火烧,一手翻着《嚎叫》,在保定街头,完成了一次异质文化间心照不宣的握手。
生而为人,老头也挺丧,不过他一点不“抱歉”。他说他要“在枕头上躺平”,睡醒了,再去看看“白居易做过刺史的地方”……
![]()
据了解,本次“影像之灯·中外电影名作展”是全国艺联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特别策划的活动,也是继上半年“时光之镜·中外经典影片展”之后,再次推出的主题放映活动。
观众可以在包括南京百丽宫影城CINITY LED国金中心店、南京仙林万达茂店、苏州苏艺影城艺术中心IMAX店在内的全国25座城市的50家全国艺联加盟影院感受经典影片的艺术魅力。此次影展为期三个月。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王子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