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科、万达跌落神坛,左右互博之际,融创、碧桂园却恰似浴火重生,迎来了资产重组的天赐良机!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分析下,碧桂园债务的特点和重组方案!对了,碧桂园已经重返世界500强了!
![]()
一、碧桂园当前仍面临的核心问题
尽管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大突破,收获降债 840 亿元、融资成本降至 1.0%-2.5%等一系列利好,但从财务数据、运营现状及市场环境来看,其仍需应对多重压力:
首先,碧桂园的短期现金流依然极度紧张,偿债缺口还是十分巨大!你要说他脱离了ICU还为时过早!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碧桂园现金及等价物仅 62.82 亿元(较 2023 年中期缩水超 93%),其中 177.8 亿元为受限资金,实际可自由支配现金仅约 60 亿元!而同期逾期债务 1419.78 亿元 + 可能触发交叉违约的债务 442.05 亿元,合计 1861.83 亿元,可用现金仅能覆盖逾期债务的 5%,短期偿债压力未根本缓解,说白了还是坐在债务火山口上!
其次,虽然其家大业大,有近万亿总资产中,但其中5262.9 亿元为 “发展中及待售物业”(占总资产 57.9%),其中, 77% 位于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甚至部分项目拿地成本已经高于当前售价,扣除成本后几乎断定已经没有利润空间!
众所周知,当下三四线城市刚需已被透支,今年 8 月统计的全国 30 城开盘去化率仅 42%,弱三线楼盘无大折扣根本卖不动,存货难以转化为正向现金流。
而这类的损失,实际上在当下很可能没有入表计提,形成 “账上原始资产、实际最新亏损”,此外,碧桂园另有 2154 亿元应收账款,而且是以房企 “三角债” 为主,回收周期长、坏账风险高,市场没有将其一次性清0已经是考虑到其破产处置,对谁都不利的风险了。
![]()
其次,碧桂园这两年,跟随大盘,销售额大幅下滑!2025 年前 9 个月权益销售额仅 255.1 亿元,较 2020 年半年 3536 亿的峰值暴跌 92.8%,排名从 “宇宙第一房企” 跌至百强第 19 位,但物业服务依然为全国第一管理管理面积(519万平米);当下,其单月销售额虽稳定在 30 亿左右,但严重依赖 “降价促销”,2025 年前 8 个月销售均价从 0.97 万 /㎡降至 0.83 万 /㎡,每平米降 1400 元,利润被严重压缩,何况当下房地产行业的低价倒挂现象严重,持续降价实际和饮鸩止渴并无二样。
更严重的是,除物业外,其地产的核心运营能力持续萎缩,新业务完全无法支撑后续增长,碧桂园从 2021 年 10 万员工裁至 2025 年 6 月的 1.8 万人,职能部门几乎裁光,仅剩建筑和代建核心团队,过去行业里引以为傲的“人海战术” 和高周转模式彻底失效,项目管理能力持续下降,从而倒逼“一体两翼” 战略的全面失败!
而这个战略转型方向可谓是碧桂园最后的希望,其原本希望通过“房地产 + 建筑科技 + 代建模式”走出第二曲线,不想2025 年上半年科技建筑收入降 40.5%,代建业务仅排行业第 11(2025 年上半年代建签约 412 万㎡,不足巅峰拿地规模 1/10),唯一增长的酒店业务仅盈利 10.76 亿元,连利息零头都无法覆盖,新业务难以成为营收支柱,股价也只剩高峰期的5%!
![]()
这里还没算其还在打官司的部分,截至 2025 年 6 月,碧桂园工涉及 5000 万元以上的未决诉讼 / 仲裁达 344 宗,标的合计 464 亿元;受限资产规模 1042.38 亿元,占 2024 年末净资产的 123.48%,资产流动性已经被锁死,没有几百亿美圆的输血,资产负债表空间已经毫无希望!
而且,这里面主要是应付供应商工程款、建材款等,就算是最后判为无息负债,其规模也达 3948.57 亿元,而其在建工程里,部分项目也仅支付 30% 工程款,剩余打欠条,导致施工方、建材商合作意愿下降,经常会时不时的影响下保交楼进度,自地产危机后,碧桂园一共交付了180万套房子,今年还剩20万套,如果全部完成,大的保交楼任务也就完成了!
![]()
二、碧桂园未来前景分析
境外债重组落地与保交楼进入收官阶段,为碧桂园争取了 “喘息空间”,但离财务 “翻身”还很远!
短期来看,债务压力缓解,保交楼释放资金这个事情肯定是利好!并且,债务结构也得到了显著优化,毕竟,重组后境外有息负债减少 840 亿元,融资成本从超 8% 降至 1.0%-2.5%,债务期限延长至 11 年,每年可节省巨额利息支出,而且这次是境内 8 笔 133.32 亿元债券直接重组通过,5 年内无兑付压力,现金流压力大幅减轻。
此外,截至 2025 年 10 月累计交付超 180 万套,2025 年预计完成 20 万套交付后,大规模保交楼任务基本收官,刚性资金需求减少,压力也会减小不少!后续就看财政行业 “止跌回稳” 政策加码,只要有更多的流动性支持,房地产兜回来还是有一定的可能的,只不过这个资金数字太过庞大!
对于买碧桂园房子的业主而言,心态放正吧,毕竟2025 年已有超 300 家房企破产重组,政策 “救市” 聚焦 “良性房企”,而非 “带病奔跑” 的企业;三四线楼市 “有价无市” 的格局短期也难以改变,能收房就不错了!
接着,资产重组的关键,通常是股价水平,碧桂园当下港股股价长期在 0.5 港元左右震荡,市值较巅峰蒸发超 95%,投资者对其盈利能力、债务化解的信心仍非常薄弱,后续若销售无明显起色,再融资和资产重组难度就会激增,而对于其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去杠杆压力,我感觉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至于轻资产新业务能否快速突破规模、成为营收支柱,我觉得大家也别猜了,万科、万达也是这么想的,要不大家学英伟达他们,三角平债转起来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