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立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冬天从今日起正式开始,万事万物进入藏养的阶段。
水冰地冻,草木枯萎,动物冬眠。
人法地,地法天。
自然用它的方式告诉我们,是时候放慢脚步,开启“低欲、低耗、低调”的生命节奏了。
01
低欲
我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人一到了冬天,就会变得更加嗜睡,变成起床困难户。
究其原因,是因为天冷了,人需要更多的睡眠来获取足够的能量。
《黄帝内经》中讲: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定。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的根本,是人能量的来源。
而所有的欲望都需要消耗能量,欲望越多,对身体的损耗也就越大。
汉成帝刘骜,在位期间,纵情声色,日日宴饮,不加节制。
身体严重透支,40多岁暴毙而亡。
明朝隆庆皇帝,登基之前谨慎克制,登基之后,沉迷酒色,很快被掏空身体。
登基仅仅六年,时值壮年的隆庆就去世了。
欲望无穷,能量有限。
人就像是一个手机,运行的程序少一点,才能用得久一点。
而且,过多的欲望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损耗,还有精神的透支。
苏轼有个好朋友王诜,他酷爱收藏书画,只要是遇到喜欢的,都要买回来。
时间长了,家里藏品越来越多,他就专门建了一个宝绘堂来存放。
宝绘堂落成之后,他派人把苏轼等人请来,一起欣赏自己珍藏的书画。
并且让苏轼给宝绘堂写一篇题记。
王诜的本意是让苏轼夸夸自己,但苏轼开篇第一句就是: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苏轼说自己当年也是书画的狂热收藏者,但很快他就陷入了困境。
家里的藏品怕失去、怕毁坏,外面的又怕错过、怕得不到,整日处在一种惴惴不安的状态里。
内心逐渐失衡,乃至失守。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欲望的扩张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负担。
一旦被外物拿捏,内心往往会平添很多负累。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不能放任外物把自己奴役。
学会精简欲望,懂得节制,一个人才能真正拥有内心的富足与安乐。
立冬时节,很多地方有“猫冬”一说。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增加睡眠,减少娱乐,减少思虑,避免暴食。
将人体节律与自然同步,通过断舍离的方式,保持低欲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电量充足,让自己有一个好的状态。
02
低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水面开始结冰,土地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变成大蛤。
因为野鸡和大蛤有差不多的条纹,所以古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生物的不同形态。
在气候适宜的时候变成鸟,在气候不适的时候就变成蛤。
一个活跃,一个沉寂。
古人认为,野鸡用这样的方式,度过寒冷,以待来年。
在现代人眼里这当然是一种非常蒙昧的说法,但这个物候的背后,传递的是古人的生存哲学。
《易经》讲:潜龙勿用。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在外界环境严酷的情况下,切换形态,维持低能量的状态,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大宅门》里面,白家被武贝勒陷害,长子被下狱,百草厅被查封。
白家一大家子人,一下子没了收入来源。
眼看坐吃山空,白家二奶奶收紧了全家的开支,开启低耗模式。
药堂除了核心骨干,伙计全部遣散。
大人平时吃饭就是萝卜白饭,只有孩子能吃肉,衣服也不再做新的了。
丫鬟仆人只留下必要的几个,柜上的钱都存在银行吃利息。
降低家里的消耗,慢慢挨,慢慢熬,静静等待事情转机。
几年之后,当年的案子慢慢淡化,她才凭着自己的手腕,一点一点盘回了百草厅,让白家重新恢复荣光。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人永远拗不过形势,在严寒的冬天,就得学会冬眠,熬过去,才能重新获得生机。
当然,这种熬不只是被动地熬,聪明人还懂得慢慢积蓄力量。
就像冬天的小麦,虽然茎叶不见增长,但是根却在拼命生长,拼命吸收养分。
三年不飞,是为了一飞冲天。
三年不鸣,是为了一鸣惊人。
在冬季,很多地方有“积肥”“冬耕”的传统。
把地耕深,让肥腐熟,虽然冬天不种地,但是该准备工作都要准备好。
这样来年春天,才能有个好的开始。
人生也是如此。
左宗棠当年屡试不第,跑去当了十年的教书先生,十年间他研习兵法,锤炼心智,才有了后来的出将入相。
陶渊明的祖父陶侃被贬蛮荒之地十年,他却在低谷中学习政务,补齐短板,才有了后来的力挽狂澜,重回巅峰。
四季轮转,有寒有暖,有夏有冬,人生的低谷自然在所难免。
降低消耗,在低谷中苟住,才能保全未来的希望。
默默蓄势,积累力量,往后的人生才能繁花似锦,好运绵延。
03
低调
古人说:立冬,天地闭,贤人隐。
“大往小来”,此时君子开始陆续退场,小人开始陆续登场。
这并不是古人迷信,而是在讲,严寒的冬日里,环境的恶劣会放大人性之恶。
草木疯长,丰衣足食的时候,人们对旁人的嫉妒是很少的。
但是天寒地冻,物资匮乏的时候,那些吃肉还要吧唧嘴的人,往往会招来更多的嫉恨。
此时行事,最重要的就是低调。
西晋的时候,有个叫石崇的人,富可敌国。
因为钱多到没地花,所以就开始跟人斗富。
别人用丝布做成四十里的屏风,他就用锦缎做成五十里的屏风。
别人拿来二尺高的珊瑚树,他就拿出六七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来。
在当时,世道并不太平,饥荒遍地,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
他的斗富不仅惹得皇帝不快,也让百姓愤怒。
几年后,石崇就被朝廷以谋反罪名抄家斩首。
古人说:“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肉要埋在饭里吃。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低调行事,一旦开始炫耀,那就离败亡不远了。
《大明王朝1566》里,有个好玩的细节。
严党为了改稻为桑,决堤放水淹了淳安的田地。
事后,淳安县的县丞田友禄在城里赈济灾民。
因为灾情严重,很多人被饿死,病死。
就在田友禄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夫人觉得他太辛苦,派小厮送来一锅鸡汤。
田友禄看到之后,吓得赶紧把鸡汤藏了起来。
他痛骂小厮:当着灾民的面送我鸡汤,这是想让我死吗?
是啊,遍地是灾民的城里,这么高调肯定是要惹麻烦的。
田友禄虽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是他知道低调,知道敛藏。
这也助他成功在这场官场大地震中存活了下来。
立冬节气,在《易经》里属于否卦时空。
正是人间“戾气”外露的时刻。
此时要做的,是“君子以俭德避难”,学会低调,不招摇。
这些年很多行业不景气,在这个寒冬里,如果你的行业还行,闷头吃肉就好,千万别炫耀。
一旦被人嫉妒,往往会招致麻烦。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老天不会因为人们觉得冷,就让冬天消失。
既然寒冷的日子是岁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就不如学着接纳,学着共处。
把过冬当成是一场修行。
低欲以养生,低耗以延年,低调以藏锋。
不贪婪,不放纵,不炫耀,人生方能行稳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