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荷兰首相斯霍夫正经历政治生涯的“黯然时刻”。
他本想通过对华强硬,为美国递上“投名状”,却不料赔上了自己的首相宝座。
从强硬示好到黯然离场,荷兰经历了什么?这番操作的背后,又是怎样的算计失误?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阿冰啊
首相黯然谢幕
11月,荷兰海牙的秋风,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看守首相斯霍夫的政治生命,正以一种近乎屈辱的方式走向终点,议会选举的结果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他试图追随美国、对华展示强硬的脸庞上。
执政联盟全面洗牌,他即将黯然谢幕,这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的胜负,更像是一场豪赌后的惨败,赌桌上的筹码,是整个国家的未来,斯霍夫上台后最核心的两项政策,一个是紧跟美国援助乌克兰,另一个就是在对华事务上表现强硬。
![]()
结果呢,这两件事都没给他加分,反而成了压垮他的稻草。他天真地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对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下狠手,能换来政治资本,然而,他赌输了,输掉的不仅是首相的宝座,更是整个国家的战略信誉。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荷兰方面还拖欠着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近10亿元的款项,一边欠着巨款,一边还挥舞制裁大棒,这种吃相实在是难看至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道义和信誉的双重破产。
![]()
更让荷兰尴尬的是,安世中国在11月2日发布的重磅声明,声明说得很清楚,就算荷兰方面断供晶圆,手里的库存也足够保障客户到年底,言外之意很明显:荷兰的这招,根本没打疼中国,毫无用处。
![]()
经济之镜
斯霍夫的失败,从经济层面看,是一种必然,他严重低估了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在荷兰政府自作聪明,要求更换安世中方CEO、冻结其资产时,他们似乎忘了一件事,这家公司,本质上是中企闻泰科技在欧洲的关键布局,其心脏——功率半导体的封装测试,恰恰在中国东莞。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一纸禁令,暂停安世从中国出口特定货物,这一下就精准卡住了荷兰工厂的后端命脉,结果就是,荷兰工厂生产的芯片,因为没有封装和测试,变成了一堆无法交付的半成品。
![]()
荷兰政府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在10月26日宣布对中国工厂断供晶圆,他们试图用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逼中国就范,结果呢?德国不少汽车生产线,最先感受到了这股突如其来的寒意,不得不无奈地放缓节奏。
这些车企,对安世半导体提供的汽车级芯片依赖程度极高。荷兰这步棋,不仅没伤到中国,反而先让自己的欧洲盟友感到了切肤之痛。安世中国随后的声明,更像是一记冷静的重拳,直接打在了荷兰脆弱的产业神经上。
![]()
“库存充足,订单无忧”,这短短八个字背后,是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十足的底气。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结果:制裁发起者,反而被自己所在的系统所反噬。
![]()
信用之镜
如果说经济上的反噬,尚可理解为“商战”的残酷,那么道义上的破产,则让荷兰颜面扫地。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安世中国在声明中,将一笔陈年旧账公之于众,荷兰方面,拖欠着中国东莞封装测试工厂近10亿元人民币的工程款项。
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数目,它是在双方合作期间积下的,拖了很久都没结清。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其荒诞的局面:荷兰一边高举着“国家安全”的道德大旗,理直气壮地冻结中企资产、干涉企业管理。
![]()
另一边,却当着“老赖”,欠着巨额的商业欠款,甚至还率先对中企进行断供。这种操作,简直就像一个一边借钱不还,一边还教训债主该如何理财的无赖,吃相难看到了极点,国际商业合作最看重什么?是诚信,是契约精神。
荷兰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中荷之间原本良好的经贸合作氛围,更严重的是,它让整个国际社会,都开始重新审视荷兰这个国家的企业信用,今天,你可以因为政治因素对安世半导体下手,明天,你是不是也可以对任何一家企业下手?
![]()
一旦“契约精神”这个基石动摇,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一笔订单,而是整个国家的信誉和长远的经济前景,安世中国在声明中也毫不客气,这笔钱到时候必须全额结清,一分都不能少,这不仅是商业诉求,更是一种道义的审判。
![]()
警钟为谁而鸣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斯霍夫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说到底,他犯了“战略误判”的致命错误,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下,他天真地以为,选边站队美国,牺牲一点中国的利益,就能换来安全感和政治红利。
但他忘了,今天的欧洲,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根本离不开中国的强大制造能力,他更忘了,今天的国际社会,虽然看似丛林法则,但“信用”依然是比黄金更宝贵的无形资产,他的失败,不是输给了中国,而是输给了他自己短视的选择,输给了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
安世半导体事件,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却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变幻,它给所有试图在大国之间玩火的国家提了个醒:今天能对安世动手,明天就能对任何企业下手,一旦国际社会开始质疑你的投资环境和契约精神,那损失的就不只是一家企业。
而是整个国家的信誉、地位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荷兰的这通折腾下来,到底得到了什么?除了一个“被打脸”的深刻教训,恐怕什么实际好处也没捞着,说到底,盲目跟从别人,不考虑自身实际,最终只会自食其果。这个教训,值得所有国家深思。
![]()
结语
荷兰的悲剧,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迷失自我的典型。
未来,类似的选择将越来越多,而失败的代价只会越来越沉重。
面对这样的棋局,除了保持定力,我们更应从中汲取何种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