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又在悄悄地动手了。这一次,不是突然宣布“大动员”,从一份看起来“温和”的法律开始。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发现,俄罗斯最近通过了一项新法,说是让“现役预备役人员”接受培训,用来“保护国内重要设施”。乍一看,像是在防守自家炼油厂、油管、电站——听起来挺合理。可问题是:这份法律里,没有写“只能在国内使用”。
![]()
换句话说,法律没说“不能去前线”,那就等于默认了“可以去”。
过去两年,俄罗斯一直在想方设法补人。战争开始时全国动员引起恐慌,大批年轻人跑到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芬兰边境。那场“逃兵潮”让克里姆林宫意识到:再来一次那样的“全国动员”,社会就要炸锅。于是他们开始变聪明——不再高调喊“征兵”,而是通过一条条“技术性法律”慢慢往前推。
比如这次,说是“守设施”,结果守着守着,可能就被送进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这些被占领地区。ISW就警告,这就是俄罗斯惯用的“温水煮青蛙”式动员。
普京本人也出手了。就在同一天,他签了另一份法令:所有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人,不论是合同兵、志愿兵还是预备役,一律享受前线津贴。
听起来像是“涨工资”,但更像是心理安抚——因为俄罗斯国内,越来越多家庭在埋怨“人没回来、钱也没拿到”。
过去一年,俄罗斯伤亡数字成了敏感话题,有媒体估计阵亡与伤残总数超过60万。官方不公布,地方官员却在社交媒体上发殡葬补贴、奖章照片,间接透露了真相。
那为什么俄罗斯要这样拐着弯地动员?
一个石油公司的安全主管对媒体《Verstka》说:“让预备役去守炼油厂?那是笑话。真能防无人机的只有防空系统。”
换句话说,所谓“守设施”只是个说辞。真正的用意,是把这些人训练好,随时能上战场。
而战场,离他们并不远。乌克兰无人机几乎每周都能打到俄罗斯境内的油库。10月24日,彭博社报道说,这些袭击逼得俄罗斯不得不准备召集预备役,去“保卫”这些设施。现在看来,所谓“保卫”,其实更像是**“预热动员”**。
普京在下棋。棋盘是乌克兰,也是一整个俄罗斯。
他知道国内不想打,但又不能输;知道士兵不够,却不敢再宣布动员。于是他一边给军人加钱,一边改法律,让“可以上前线”的范围越来越模糊。
当一切准备就绪,士兵们也许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们从“守家园”,变成了“打前线”。
这不是突发新闻,而是一个国家缓慢转向战争状态的过程——无声,却危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