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12月1日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禁售仅剩不足一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的刚性执行,让仍有库存的商家面临合规压力。但并非无计可施,以下三种经政策认可的解决方案,正成为化解商家库存车难题的关键。
![]()
1、先开票后上牌
这种方式借助票据与上牌的时间差规避禁售限制,核心是在12月1日前完成销售票据开具,凭票在后续窗口期办理牌照。公安部11月1日起推行的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为此提供了便利,车辆销售发票、保险等信息已实现联网核查,商家开具电子发票后,消费者可通过“交管12123”APP后续完成上牌,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深圳试点显示,此类数字化流程已使上牌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内,为该方案提供了实操支撑。但需注意,票据信息需与车辆合格证精准匹配,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上牌。
![]()
2、带牌销售:“0公里二手车”的合规转换
在11月30日上牌截止前完成登记,将库存旧标车转为“0公里二手车”销售,是当前最受商家青睐的方式。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专班明确,此节点前悬挂号牌的车辆可合法交易。雅迪、爱玛等品牌已推动经销商批量上牌,这类车辆利润高且能正常过户上路,颇受商家和消费者欢迎。商家需注意留存上牌凭证,交易时需协助消费者完成车管所过户手续,避免产权纠纷。
![]()
3、返厂升级,合规改造
对具备改造价值的库存车,返厂升级符合新标后重获3C认证再销售,是长效解决方案。监管部门明确支持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升级,优化后的3C认证流程已将周期缩短至2-6个月,费用降低10%-30%。常见改造包括将塑料占比降至5.5%以下、升级阻燃电池、缩短制动距离等,铅酸电池车型经改造后重量可合规提升至63kg。开封杞县商户的实践显示,厂家已推出旧车换货补贴,升级成本可部分转嫁,改造后车辆利润率与新车基本持平。
![]()
政策缓冲期内的这三项举措是行业从“存量清理”向“合规升级”的过渡。商家需结合库存数量、车型价值选择方案,消费者则需留意核查票据、牌照或3C认证的合规性。这场转型背后,既是安全标准的提升,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各位,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