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感觉拍到一个宏大的场景,但实际照片却毫无气势?为什么?
下图是我在川西途中遇暴风雪堵车时拍摄的,当时视野很开阔,若用广角把所有雪山全拍下反而效果不好。我选择长焦,只拍一个峡谷局部,让汽车与雪山形成大小、高低、颜色对比,于是得到一张有“气势感”的照片。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魔力。
![]()
photo by 一木
什么是“以小见大”?
简单说就是:别老想着把整个山河湖海都塞进照片。相反,找一个小的、有趣的、有细节的参照物与背景进行对比,引导观众去感受整个宏大的场景。
下面就介绍“以小见大”的三大核心秘技,让你的照片拥有超越现场的的张力。
技法1:极致对比
用尺寸比例揭示世界大小
这是最直接、最具冲击力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微观与宏观的极端反差,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感、孤独感或敬畏感。
![]()
photo by Ravi Vora
在风光画面中安排一个人物,不仅仅只是点缀,他也起到了与场景大小的对比作用,用人物的“小”体现场景的“大”。
![]()
photo by Dennis
除了环境人像中常见的人与环境的对比,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大小对比,原理相同,也能直接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
photo by Lennart Pagel
技法2:利用前景 通过空间营造场景的“大”
提升空间感能够有效展示场景的大小,要想把山拍得很大、很远,最好办法就是找前景。
![]()
很多风光大师在拍摄高山远景时,都非常喜欢带一点地面的前景,这样最有利于制造空间感,从而显得场景的深远与广大。
![]()
![]()
框架构图也是制造空间感的一种方法。单独拍一栋建筑很单调,如果前景形成一个框架会更有空间感、层次感,同时也让建筑显得更有气势。
![]()
photo by Tom Juenemann
技法3:光影裁切 用阴影隐藏,用高光揭示
这一招很最高级,它不在于你拍到了什么,而在于你隐藏了什么。利用光与影,你可以大胆地裁切掉场景中绝大部分内容,只留下最精华、最具有暗示性的局部。
![]()
![]()
学会阅读光线,尤其是窄光、侧逆光、顶光等,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光线可以“雕刻”出你的主体,让环境更干净、更空旷、更有空间氛围。
![]()
![]()
photo by 保井崇志
“以小见大”从原理上说就是需要你想办法去营造一种空间关系,从操作上来讲就是在复杂的场景中如何去做减法。画面看起来广阔有气势,但镜头不见得要装下多少风景。
学会“以小见大”,不妨尝试用这个视角去重新观察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