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土耳其外长哈坎・菲丹在与印尼、沙特、巴基斯坦等七国外长会晤后,抛出震撼性表态:任何加沙国际稳定部队的组建,必须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授权,否则土耳其绝不参与。
这一强硬立场,不仅直接回应了美国的派兵提议,更将以色列的反对、特朗普政府的斡旋、阿拉伯国家的诉求卷入其中。
加沙停火协议屡遭破坏,联合国数据显示停火以来已有226名巴勒斯坦平民遇难,维和部队的组建成为破解僵局的关键,但 “授权之争” 却让局势陷入更复杂的博弈旋涡。
土耳其的强硬表态,本质是对 “维和合法性” 的坚守。
菲丹在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参与国普遍要求安理会决议需界定三大核心:部队组建方案、任务条款、自卫权限。
这一诉求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4 年土耳其高级官员就曾向《中东眼》透露,安卡拉的底线是 “明确交战规则”,确保维和部队在遭遇攻击时能充分自卫。
美国近期向联合国提交的决议草案,寻求为加沙维和部队争取至少两年授权,印尼、阿塞拜疆、埃及等国已表达参与意愿,但草案仍未明确 “自卫权” 等关键条款。
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提出的维和提议,同样因缺乏清晰授权框架,遭到以色列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双重反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李子昕分析指出,没有安理会授权的维和部队,要么因缺乏合法性难以开展行动,要么因立场偏袒引发新的冲突。
更关键的是土耳其的立场得到了多数伊斯兰国家支持。11月3日的伊斯坦布尔会议上,沙特、约旦、卡塔尔等七国外长联合声明,强调维和进程必须 “与巴勒斯坦联合委员会协调”,而哈马斯已明确表示愿将加沙治理权移交该委员会。
这意味着任何绕开联合国、忽视巴勒斯坦主权的维和方案,都将面临伊斯兰世界的集体抵制。
土耳其的强硬源于与以色列的彻底决裂。自2023年10月以色列在加沙发动军事行动后,土以关系持续恶化。
2024年5月,土耳其宣布对以色列实施全面贸易禁运;8月正式加入南非等国发起的国际法院 “种族灭绝罪” 诉讼,成为首个加入该诉讼的北约国家。
埃尔多安总统更是直言,以色列的行动是 “反人类罪行”,并于宣布 “断绝与以色列所有关系”。
以色列的反击同样猛烈。内塔尼亚胡政府明确拒绝土耳其参与维和,转而与阿塞拜疆磋商 “替代方案”,试图打造一支 “亲以” 的维和力量。
但这一方案面临多重阻碍,阿塞拜疆尚未公开表态,且其与巴勒斯坦的外交联系薄弱,难以获得当地民众认可。
更重要的是,伊斯兰国家普遍认为,阿塞拜疆的参与将 “削弱维和部队的公信力”,违背 “巴勒斯坦主导” 的原则。
大国博弈加剧了局势复杂性。特朗普政府的立场充满矛盾,一方面推动土耳其参与维和,另一方面又支持以色列的安全诉求,其提交的安理会草案因 “模糊性” 遭到多方批评。
埃尔多安曾在2025年2月公开抨击特朗普的加沙计划 “不值得认真对待”,但6月又请求特朗普干预加沙物资分发点的杀戮事件。
联合国数据显示美以主导的分发点已造成 509 名平民死亡,165 个人道组织呼吁终止该机制。
维和部队的组建,始终绕不开加沙严峻的人道危机。
自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食品、药品、能源短缺严重,以色列封锁物资通道后局势进一步恶化。
尽管2025年10月10日停火协议生效,但以色列仍以 “安全为由” 袭击平民,,人道主义援助难以进入袈裟地带核心区域。
国际社会的维和呼吁,本质是对 “停火 + 重建” 的双重诉求。
八国外长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维和部队需 “保障人道主义援助不受限制进入”,并推动以色列全面撤军和加沙重建。
![]()
但这与以色列的诉求存在根本冲突,内塔尼亚胡政府坚持 “必须消灭哈马斯”,拒绝在停火协议中纳入 “撤军条款”,导致埃及、卡塔尔提出的停火方案陷入僵局。
土耳其的立场恰好平衡了各方诉求。菲丹强调,维和部队不仅要 “维持稳定”,更要 “推动两国方案落地”。
这一主张得到沙特、埃及等国支持,这些国家明确表示,若维和方案不包含 “两国方案” 目标,将拒绝参与。
而哈马斯移交治理权的表态,为 “巴勒斯坦主导” 的维和模式提供了可能,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打破僵局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