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病情扑朔迷离,诊断谜团何解?
撰文 |碧瑶
发烧、腿疼、关节肿……这些看似普通的“生长烦恼”,在一个两岁男孩小宇(化名)身上持续了整整半年。医生们层层排查:从最初怀疑的关节炎,到随后浮现的骨髓炎疑云,再到最终锁定为罕见的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这条诊断之路步步惊心,每一次判断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可谁也没料到,真正的死神早已潜伏在血液深处,正悄然织网。就在所有人以为谜题解开时,小宇的身体却发出更令人心惊的警报:脸色惨白如纸,肚子诡异地鼓胀。那些反复的骨痛和看似合理的诊断,原来只是一场骗局。真正的元凶到底是什么?本文将带大家揭秘!
小宇的“骨头痛”之谜:从关节炎到罕见骨病的重重误诊陷阱
两岁的小宇,是一个来自南方小镇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半年前开始被莫名的病痛困扰。起初是断断续续的发烧,接着是腿疼、胳膊疼,疼得他晚上睡不好觉,白天也不爱跑跳了。最让爸爸妈妈揪心的是,他的膝盖和胳膊肘时不时会肿起来,像个小馒头,但又不红不热。在当地医院,医生怀疑是“关节炎”或者“骨髓炎”,用了些消炎药,效果时好时坏。更奇怪的是,小宇后来连走路都变得吃力。
检查做了不少,血常规提示有点贫血和白细胞低(双系减少),但没发现肿瘤细胞。医生们眉头紧锁,一个更罕见的诊断被提了出来:CRMO,一种自身炎症性骨病。难道困扰小宇半年之久的,就是这个少见的骨头炎症?
为了确诊CRMO,医生给小宇做了详细的检查。骨髓穿刺(尺骨近端)结果只看到些炎症细胞,没发现肿瘤,这让医生们暂时排除了白血病。核磁共振(MRI)显示他的右肘关节有积液和滑膜增厚,骨头有些地方像被“啃”过一样(骨膜反应),但骨髓腔看着还好。
![]()
图1:右肘关节增强MRI结果
(右肘关节滑膜不均匀增厚伴积液,鹰嘴突、尺骨干和桡骨近端可见少量边界不清的非强化区伴骨膜反应)
医生们根据CRMO诊断启动抗炎治疗,同时检测出严重维生素C缺乏(X光片显示典型的“坏血病带”征象),并立即予以补充。维生素C补上后,小宇的骨痛似乎减轻了些,家人刚松了一口气。
![]()
图2:左膝X线(显示维生素C缺乏的征象)
然而,病魔并未真正退却。出院两个月后,小宇的情况急转直下。他脸色苍白得吓人,肚子也鼓了起来(肝脾肿大),检查发现他所有血细胞都严重减少了(全血细胞减少)。这次,医生意识到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他们果断地为小宇再次进行了骨髓穿刺活检,这次选择了髂后上棘这个更标准的部位。结果让所有人心头一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阳性!之前所有的骨痛、关节肿、反复发热,都不过是ALL的障眼法。
![]()
图3:小宇诊疗过程
确诊ALL后,小宇立刻被转入了儿童血液肿瘤专科。医生们根据他的具体分型制定了详细的化疗方案。令人欣慰的是,开始化疗后不久,困扰小宇多时的剧烈骨痛就显著减轻了。经过数月的诱导化疗、巩固治疗,小宇现在已进入了平稳的维持期。他不再喊疼,脸色红润起来,肚子也消了下去,体重在增加,甚至又能扶着东西尝试站立了。虽然抗癌之路还很漫长,但曙光已现。
小宇曲折的诊断历程,深刻揭示了ALL起病的隐匿性和伪装性。对于表现为持续性骨关节症状的儿童,尤其是当常规骨科诊断无法完全解释或疗效不佳时,高度警惕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至关重要。以下几点诊疗注意事项需谨记:
1.“非典型”骨痛是重要警示信号:
ALL的骨痛常被误认为生长痛、关节炎或骨髓炎。需仔细鉴别:ALL骨痛常更剧烈、持续、夜间加重、位置多变或游走,且常伴有活动明显受限(如小宇后期走路吃力),而单纯生长痛通常不影响活动。
关节肿胀不伴典型炎症体征(红、热),如小宇的“不红不热”的关节肿,应视为危险信号。
2.血象异常是核心线索:
“双系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是儿童ALL早期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表现(如小宇的初始血常规),即使未在外周血涂片中发现原始细胞,也绝不能轻易排除白血病。需动态监测血常规变化。
“全血细胞减少”通常是疾病进展或骨髓浸润加重的标志(如小宇后期),但需注意与重型再障、噬血细胞综合征等鉴别。
3.骨髓穿刺/活检:操作规范与部位选择至关重要:
首次骨髓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白血病!小宇首次在尺骨近端穿刺仅见炎症细胞,未发现肿瘤,是导致误诊的关键环节之一。
优先选择标准部位:髂后上棘是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首选和最可靠部位。当临床高度怀疑而标准部位结果阴性时,需考虑多部位穿刺(如双侧髂后上棘)或结合影像学(如MRI)选择骨髓信号异常区域进行靶向穿刺。
小宇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一个重要的警钟:儿童反复、无法解释的肌肉骨骼症状绝非小事。多一份警惕,少一分侥幸,坚持寻根究底,才能让“小宇们”在迷雾中尽早找到生命的灯塔,照亮战胜病魔的希望之路。
参考文献:
[1].Singh D, Bhriguvanshi A, Kumar CK, et al. BMJ Case Rep 2025;18:e264688. doi:10.1136/bcr-2024-264688
本文来源:医学界血液频道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