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制菜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
如今“周末备餐、工作日加热”的
家庭预制菜模式
以及崇尚冷冻储存的“冻门”生活方式
也在上班族中悄然兴起
然而,无论是哪种方式
背后都暗藏健康风险
福州市民林女士(化名)
就因此连续三天腹痛不止,无法进食

一盘荔枝肉导致就医
“都三天了,中下腹部一阵一阵地绞痛,一点胃口都没有。”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内科,林女士向陈越主治医师诉苦。
经问诊了解到,为方便工作日带餐,林女士在周末烹制了一大盘荔枝肉,直接存入冷藏室,之后每日取出一部分加热作为工作餐。此次急症的“导火索”,正是发病前的那一顿——她只是简单加热,菜肴仅“温了温表面”,并未热透。
“门诊中经常遇到这类患者。”陈越解释,加工过的肉类含有盐和糖等多种调味品,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培养基”。
若未经过正确的速冻与解冻,极易导致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等大量繁殖。林女士正是因为不当操作,引发了急性肠胃炎。
![]()
(资料图)
冷冻后食材营养有何变化?
冷冻会不会让营养“跑掉”?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该院注册营养师、福建省营养协会副会长朱屾山表示,不同食材的营养构成不同,冷冻后的营养变化也各有差异。
![]()
米饭:煮熟的米饭冷冻后抗性淀粉含量会增加,这种淀粉饱腹感强,且不易被人体吸收。馒头、面包等主食也适合冷冻。
肉类:肉类中蛋白质、铁、锌等矿物质冷冻后损失不大,加工过的肉类冷冻后的营养保留率比生鲜肉更高。
海鲜:优质蛋白相对稳定,但Omega-3脂肪酸在冷冻中氧化速度会加快,营养价值会下降。
蔬菜:损失主要集中在水溶性维生素和热敏性维生素,膳食纤维、钾、镁等矿物质几乎不受冷冻影响。
朱屾山总结,只要针对不同食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和储存方式,“家庭预制菜”就能在保证便捷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营养与安全。
牢记以下六点,安全备菜
陈越提醒,自制“家庭预制菜”要注意以下六大要点:
1.处理生肉的刀具、砧板与容器,需与熟食、即食食品的器具彻底分开,绝不能混用,严防交叉污染。
2.肉、禽、蛋、海鲜等食材务必煮至彻底熟透,让高温杀灭潜藏的致病菌。
3.刚出锅的食物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天气炎热时不超过1小时)。应分装在浅而小的容器里,或者隔水用冰水浴快速降温,然后尽快放入冰箱冷冻。
4.使用干净、密封的保鲜盒分装。每份量最好是单人或单次能吃完的量,避免反复解冻和加热。在冰箱冷藏室存放不超过3天,冷冻室最好在1-2个月内食用完毕。
5.严禁室温解冻。最佳方式是提前一晚放到冰箱冷藏室解冻;其次是密封后用冷水冲淋或浸泡解冻;或使用微波炉的解冻功能,但解冻后必须立即烹饪。
6.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后解冻,都必须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4°C以上,最好是能看到汤汁沸腾。微波炉加热时,可以中途搅拌一下,确保受热均匀。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朱晓洁
编辑:李子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