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位朋友,言叔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是想带大家看清加沙的真实处境——那份被国际社会寄予厚望的停火协议,在当地百姓眼中,或许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战争手段。卡塔尔曾提前警示这片土地将陷入“无战无和”的泥潭,而现实的发展远比预言更加冰冷无情。
在这样进退维谷的日子里,像阿什拉夫这样的普通人,如何为家人换来一口温热的饭食?
![]()
停火协议成为“废纸”
10月10日那天,加沙多地弥漫着一丝久违的平静气息,许多人终于敢松一口气。阿什拉夫甚至允许自己8岁的女儿在帐篷外多站了几分钟,感受阳光。可这份短暂的安宁并未持续太久。以色列军队很快以划定“黄线”区域为由恢复开火,荒谬的是,这些所谓的危险区从未公开标示,平民根本无从知晓哪里安全、哪里致命。
到了10月28日,所谓和平彻底崩塌。以军宣称一名士兵遇袭,随即发动所谓“报复性军事行动”。短短24小时内,加沙地带就有104人丧生,其中包括46名儿童和20名妇女,鲜血染红了本应休战的土地。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袭击结束后,以方竟对外宣布“已重新履行停火协议”。这就像挥拳打碎别人的窗户后,还说“咱们继续做邻居吧”。进入11月,攻击频率不仅未减,反而愈发频繁且精准。
11月3日,汗尤尼斯东部的居民正躲在家中避难,却遭无人机突袭受伤;与此同时,以色列海军舰艇驶近努赛赖特难民营海岸,对空旷沙滩实施炮击,仿佛那里藏有威胁。同一天,加沙城与代尔拜拉赫市也遭受密集炮火打击,大量民宅瞬间化作瓦砾。有人刚从倒塌的房屋中爬出,还没来得及喘息,就不得不奔向下一个临时收容点。
![]()
早在11月2日,加沙城舒贾亚社区的一名平民在白天外出时被无人机锁定击杀。整个社区从清晨至中午接连遭遇多次空袭,原本完好的住宅一栋接一栋沦为废墟,街道上只剩下断裂的梁柱与散落的衣物。
面对一连串明显违背停火承诺的行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态度坦然:今后决定打击目标时,会告知美国,但绝不会请求批准。在他口中,停火协议不过是一张用完即弃的草纸,随时可以撕毁。
![]()
阿什拉夫一家的悲惨遭遇
阿什拉夫是一名在加沙工作的护士,经历过无数次轰炸与撤离后,他形容自己如今如同机器一般运转——每日循环于“寻找食物—躲避爆炸—寻找栖身之所”之间,连悲伤的情绪都几乎耗尽。
就说一顿早餐,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面粉,在加沙已飙升至每公斤160元人民币。若能在面饼上抹一层芝麻酱,那已是令人羡慕的“奢侈享受”。他8岁的女儿有个令人心碎的习惯:每次吃饭总会偷偷藏下半块饼在衣兜里。问他原因,孩子低声回答:“怕半夜饿醒,再也找不到吃的。”
![]()
上班对他而言是一场生死跋涉。他曾在一个小型手工坊兼职,过去骑车十分钟可达,如今只能步行绕行三公里,穿行于残垣断壁之间。最惊险的一次,他刚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身后150米处突然发生剧烈爆炸,冲击波将他掀翻在地。回头望去,刚才经过的小杂货店已被夷为平地。
过去半年,他已经六次更换住处。从拉法的老屋被炸毁开始,一家人辗转躲进学校教室、联合国管理的难民营,最后只能在路边搭起一个摇摇欲坠的破旧帐篷。每一次搬迁都像是在废墟中玩一场绝望的捉迷藏,好不容易抢救出来的锅碗瓢盆、衣物被褥,一次次丢失殆尽,最终只剩身上单薄的衣服。
![]()
在这里,领取援助物资成了一场拿命换粮的赌局。原本联合国设立的400个分发站点,如今仅剩GHF运营的4个仍在运作。而这四个点早已成为高危区域——已有410人在排队过程中遭到枪击身亡或受伤。
阿什拉夫曾排过一次队,凌晨出发,等到中午眼看就要轮到,空袭警报骤然响起,人群四散奔逃。等他再折返回去,物资早已被抢空。后来他才听说,市面上竟出现了售价高达700元一公斤的“黑市面粉”,全是从援助通道中非法流出的。
卡塔尔当初所预警的“无战无和”状态正在真实上演。这种不上不下的境地最折磨人:过去的炮火还能听声辨位,现在却不知炸弹何时从天而降,何处才是安全区。
停火协议谁在当真?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加沙死亡人数已突破6.88万,另有超过17万人受伤,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与儿童。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与终结。
![]()
更令人窒息的是,即便在停火协议生效期间,伤亡仍在持续上升。从10月10日协议签署至11月初,短短二十多天内,仍有226人死于以色列军事行动,590余人受伤。尤其是10月28日那次所谓“报复打击”,仅拜特拉希亚镇一次空袭便导致两人遇难,而整个加沙在两天内的死亡总数迅速突破百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发表“强烈谴责”,指出针对平民的袭击严重违反国际法;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图尔克亦表示相关报告“令人震惊”,呼吁各方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契机。然而,谴责声浪再高,也无法阻止下一枚导弹落地。
![]()
就在伤亡不断攀升的同时,国际舞台上的“表态秀”却接连不断。11月3日,土耳其、沙特、约旦等七国外长齐聚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一致声明支持维护停火成果,并强调加沙未来的治理权应归属巴勒斯坦人民。
土耳其外长费丹在会后情绪激昂地表示,七国共同主张由巴勒斯坦方面接管加沙行政事务,同时严厉批评以色列屡次破坏协议,要求确保人道援助畅通无阻。可惜的是,这些共识除了出现在联合公报中,并未转化为任何实质性的保护机制——该炸的地方照炸,饥饿的人群依旧吃不上饭。
![]()
当前加沙已有57.7万人处于饥荒边缘,基本物资价格飞涨。许多家庭被迫砍伐自家的橄榄树当作燃料取暖做饭,可这些树木本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砍一棵,就意味着未来少一分生存希望。人们曾期待七国共识能带来转机,结果等来的却是更多爆炸声与更高昂的粮价。
结语
在这场名为停火实则延续暴力的闹剧中,协议成了军事行动的遮羞布,援助物资成了少数人的牟利工具,而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竟成了加沙民众最难实现的梦想。七国联合声明、联合国谴责文件,堆在一起或许能当枕头垫头入睡,却填不饱一个孩子的肚子,救不活一位重伤的母亲。
内塔尼亚胡仍声称“打击目标无需征得美国同意”,费丹仍在呼吁“捍卫停火原则”,但在加沙那一顶顶破旧帐篷里,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明天清晨,他们是否还能睁开眼看见太阳?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那些落在帐篷旁尚未引爆的弹片,才能给出最残酷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