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鸳鸯,作为一种广为人知的鸟类,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11月5号14:10左右,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团队在明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在安徽明光老嘉山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鸳鸯。
![]()
![]()
调查团队成员韩杰拍摄到的鸳鸯。
6日早上,调查团队成员田胜尼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此次发现一群共15只鸳鸯在水边栖息。据介绍,鸳鸯属于小型鸭类,雌雄异色,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有分布,在中国繁殖于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至华北部分地区,越冬于华东、华南、华中等地。鸳鸯繁殖始于春季,雄鸟和雌鸟形成单配对,主要在树洞中筑巢,巢位可达10米高。产卵期在4月至6月,每窝产7-14枚白色或浅黄色蛋,孵化期28-33天,由雌鸟独自完成。雏鸟出生后不久即可跟随母亲下水,由雌鸟独自抚养。
![]()
![]()
调查团队成员韩杰拍摄到的鸳鸯。
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鸳鸯栖息于密林边缘的池塘、湖泊、河流、沼泽和芦苇塘,喜群居,以植物种子、坚果、谷物、水生植物和动物性食物为食,如陆螺、青蛙、蝌蚪、昆虫和鱼类。它们白天和夜间都会觅食,通过在水面或岸边觅食,偶尔潜水。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受访者供图)
来源:安徽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