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报由AI生成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常博硕
编辑|杨 锦
近日,一款教辅平台的物理题以“学生跳楼自由落地”为场景案例,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题目为,"生命可以轮回,高考只有一次。有不少学生受地球引力影响而不慎做自由落体运动。现有一质量为60kg的普通高中生从11层自由而下,不计空气阻力,求其下落平均速度。”
如此不合常理的题目,为何会出现平台上?
有人推测,涉事题目极有可能是AI出的,也有认为是通过用户上传到平台的(如手动输入、拍照上传等)。
“题目本身具有教育属性,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这样违背道德的题目出现在教材中,会给学生价值观带来直接影响。”有学生家长表达了担忧。
用AI出题,已成为教培行业普遍现象?
业内人士向搜狐科技介绍,AI融入内容生产流程已是行业趋势,尤其在学科辅导、语言学习等领域。传统人工出题往往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天打磨,而 AI 能在短时间内批量生成,满足教培行业多场景、大批量的出题需求。
效率提高了,但AI出的题靠谱吗?
多位教培从业者给出的答案一致:“虽然可用,但还远不如人类。”行业普遍认为,AI出题常有“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硬伤,也暗藏伦理道德风险。
从实例看,AI出题的“脑洞”确实难让人放心。某平台AI生成的语文试题曾将“纤夫的爱”误写为“千夫的爱”,让学生一头雾水。杭州某中学历史题也曾出现“汉武帝参加南京青奥会”的荒诞表述。
一家教培平台学习机系统负责人李明(化名)也强调,人工审核至关重要。“AI已融入教育内容生产流程,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必须配合严格的真人质检。部分关键环节甚至会设置三轮审核,投入的人力与精力成本非常高。”
除了 AI 生成,另一解释是题目源自用户上传 —— 比如用户手动输入或拍照识图时,相关内容被纳入题库留存。
大模型面对这类不合规题目未及时拒答,反而将其存入题库,本质上暴露出 AI 在伦理推理能力与价值对齐机制上的短板。这一问题并非孤立,而是主流大模型架构与训练范式的内在特性,由技术路径局限、训练数据偏差、文化价值多样性等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系统性挑战。
正如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所言,“当前主流模型通过强化学习从人类反馈中优化行为,但这种机制仅能捕捉表层行为模式,很大程度无法理解深层伦理原则。”
这也正是大模型下一阶段需要突破的核心瓶颈,而多项最新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价值对齐机制的不完善性,还是伦理规范本身的解释性模糊,都让 AI 在复杂道德情境中容易出现偏差。
事件发酵后,多家平台已开展系统排查与优化。搜狐科技对多款热门模型的实测显示,目前这些产品均能精准识别违背道德规范的题目并拒答,或推荐合规的相关学习题目。
![]()
![]()
![]()
多家市场研究机构分析,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市场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行业正从实验过渡到成规模的实施阶段。
据预测,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市场规模将达70亿美元以上,并预计在2030至2034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超35%。
人工智能为教育行业注入了高效便捷的动力燃剂,但回归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器利”。只有创新与规范约束并行,才能铺就一条有温度的教育革新之路。
![]()
![]()
![]()
运营编辑 |曹倩审核|孟莎莎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