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问世,到2024年底全国高铁里程突破4.8万公里,短短十余年,中国高铁已织就世界最发达的“八纵八横”网络。从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到智能高铁融合5G、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中国高铁不仅创造了运营里程、在建规模、商业速度三项世界第一,更构建起连接城市群、贯通经济带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 “大动脉”。在“十五五”即将到来之际,预计还将有三条备受瞩目的干线高铁陆续投入运营。它们不仅补足国家高铁网的关键“缺口”,也让湖北、粤西、浙西等经济节点真正迈入“时速350”的同城时代。
![]()
沿江高铁武宜段
线路自武汉汉口站引出,经天门、荆门至宜昌北,新建正线313公里,桥隧比高达85%,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沿江高铁通道最先启动、最先建成的区段。项目2021年9月开工,2025年1月完成正线铺轨,4月启动静态验收,5月进入联调联试,8月26日正式开始试运行。目前,运行试验速度已突破设计时速,荆门西、当阳西等7座新建车站正在进行装修收尾,汉口站城际场改造同步推进。按计划,武宜段将于2025年12月中旬开通运营,届时武汉至宜昌铁路时空距离将由2小时压缩至1小时左右,并与已通车的荆荆高铁、即将开通的襄荆高铁形成“湖北黄金三角”高速环线,为成渝、长三角、中三角三大城市群再添一条横贯东西的“钢铁快线”。
![]()
广湛高铁
广湛高铁起于广州站,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终至湛江北站,全长约4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998亿元,是广东省自主投资里程最长、桥隧比最高的铁路项目。控制性工程——全长9640米的湛江湾海底隧道已于2024年3月贯通,珠江四线特大桥采用“多点同步液压顶推”技术精准跨越主航道。根据广湛高铁项目最新节点,线路已经分两段开展静态验收:新兴南至湛江北段7月1日启动,广州至新兴南段8月1日启动;8月15日和31日将分别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预计2025年底全线达到通车条件。开通后广州至湛江列车运行时间将由3小时缩短至约1.5小时,粤西地区正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90分钟经济圈”,对促进海南自贸港与大湾区联动具有标志性意义。
![]()
杭衢铁路
杭衢高铁(杭州—衢州)全长约13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比78.7%,是国内首条采用“PPP+EPC”模式建设的高速铁路。线路自杭昌高铁杨村桥线路所引出,经建德南、龙游北、衢州西,终至江山站杭衢场,共设6座车站。项目2020年5月全面开工,2024年1月隧道全部贯通,8月完成架梁,2025年4月全线铺轨结束,8月启动静态验收,9月23日正式进入联调联试。目前,高速检测列车已以时速385公里完成信号、接触网、轨道等多系统验证,建德南、衢州西站房装修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5年12月底前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杭州西站至衢州西站最快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小时10分压缩至约40分钟,建德、龙游、江山等地一步迈入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对促进金衢丽经济带与环杭州湾经济带深度耦合、推动浙西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沿江高铁武宜段、广湛高铁、杭衢铁路的开通,将分别填补长江中游、粤西沿海、浙西山区的高速铁路空白,进一步完善“八纵八横”骨干网,推动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深度协同。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中国高铁从未停下延伸的脚步;当这三条新线在2025年底集中亮相,我们迎来的不仅是时空距离的再度压缩,更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美好新景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