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微博公告时我愣了——@郭美May努力努力 这号,又没了?
![]()
官方说得明明白白:“天天炫富拜金,还靠这搞钱”,违反了社区规矩。顺便补了句“以后接着治这类内容,多来点正经创作”。消息一炸,评论区直接开锅,大家都在说:“郭美美?这姐怎么又出来搞事了?”
说“又”,是真不冤枉。这姐的“网红生涯”,简直是部离谱连续剧:2011年靠假身份蹭红会炫富出圈,火得一塌糊涂;2015年开赌场把自己送进去蹲了5年,2019年才出来;结果2021年又因卖有毒减肥药二进宫,2023年刚放出来,转头就晒劳斯莱斯提车视频,高调宣布“姐回来了”。
两次坐牢、屡次踩线,怎么偏偏是她,总能在出狱后立刻抓住流量,把自己活成“顶流争议网红”?这事真不是她个人“能打”,而是我们身边的网络生态和社会心态,早就给她铺好了路。
一、平台封号:是“整治”还是“走个过场”?
这次封号,说穿了是平台在“清朗行动”里的常规操作——既响应了大家对“炫富翻车”的期待,也怕郭美美的“黑历史”连累自己,落个“纵容劣迹网红”的骂名。封了她,既显得自己“三观正”,又能少点合规风险,简直是双赢。
但这事吧,治标不治本。你封了郭美美,转头打开手机,全是“00后年入百万秘籍”“豪门太太的一天”“奢侈品开箱,这包才值两个月工资”。为啥?平台算法就吃这一套啊!越浮夸、越能勾人情绪的内容,完播率、评论量越高,算法就越给推。骂她的、羡慕她的、吐槽她的,每一条互动都是流量,流量就是真金白银。
更绝的是,现在还有“炫富产业链”:豪车是租的,豪宅是搭的景,奢侈品是拼单拍的,拍完立刻还回去。只要能博眼球,啥都能演。平台就算封了号,人家换个马甲、改个名字,照样能卷土重来——毕竟违规的成本,比赚的钱少多了。
二、为啥总有人想当“郭美美”?
别骂郭美美“没脑子”,她能火,是精准踩中了很多人的心态。你想啊,现在大家压力多大?赚钱难、买房难、往上走更难。郭美美呢?天天晒豪车、穿名牌,告诉大家“我就是有钱、就是能红”,这不就是很多人心里“不敢说出口的梦”吗?
所以才有那种矛盾的场面:一边骂她“炫富低俗”“来路不正”,一边又忍不住点进她的视频,看看她又买了啥、又去哪玩了。说白了,是既仇富,又偷偷羡慕;既鄙视她的虚荣,又好奇“她咋能活成这样”。
这种心态,其实是焦虑闹的。当“好好上班”不如“博眼球走红”来得快,当“踏实赚钱”赶不上“一夜暴富”的诱惑,郭美美就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大家对“捷径成功”的渴望,也照出了对现实的无奈。就算没了郭美美,也会有“李美美”“王美美”冒出来,只要这种焦虑还在,就有人愿意当这个“流量靶子”。
三、刑满释放了,就不能说话了?
![]()
这次封号,争议最大的是:郭美美没犯新错,就因为“价值观不行”被封了,合适吗?
按理说,刑满释放人员和普通人一样,有说话的权利。法律都原谅她了,社会总不能一直把她当“坏人”防着吧?但话又说回来,权利也不是没边界的。她出来后不晒别的,专晒炫富内容,还把“坐牢”当谈资博眼球,这就越界了——你可以正常生活、正常分享,但不能传递“有钱就行、犯法也没事”的歪理啊。
平台也挺难的:封严了,有人说“不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不封吧,又有人骂“纵容不良风气”。其实关键不在“封不封人”,而在“引导内容”。你看有些刑释博主,分享自己创业的苦、科普法律知识、提醒大家别踩坑,照样能圈粉、能被认可。平台要是能多给这类正向内容流量,少推点炫富炒作的,不就平衡了?
四、封人容易,改心态难
封一个郭美美,太简单了。但要让“郭美美式炫富”消失,难。
问题的根儿,不在某个人,而在我们怎么看“成功”。如果大家还觉得“有钱=厉害”“走红=成功”,如果平台还只认流量、不管内容好坏,那就算封了100个郭美美,照样会有新的人冒出来。
真要治这事儿,得从根儿上改:平台别光看流量,多推点“好好生活”的内容——比如普通人的创业故事、劳动者的坚守、有温度的日常;我们自己也别总盯着别人的豪车豪宅,少给炫富内容贡献流量;社会多给“踏实干活”的人一些认可,让大家觉得“好好努力,日子就能过好”。
郭美美的号没了,但更该思考的是:怎么让“想当郭美美”的人变少?怎么让“好好生活”比“炫富博眼球”更吸引人?毕竟,封掉一个账号很容易,封掉背后的歪心思,才是真的本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