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细胞医疗产品的法律定位与监管复杂性
干细胞疗法作为再生医学的前沿领域,其潜在的治疗价值和科研潜力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例如,国际上已有间充质干细胞(MSC)疗法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定疾病(来源于中国医药报2024.11.8《干细胞药物商业化提速》)。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前沿性与高度的专业壁垒,市面上不乏利用干细胞医疗产品进行夸大宣传和欺诈的事例。在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管,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是干细胞制剂和临床研究的责任主体,必须对制备和临床研究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风险管控。
严格的行政法律规制界定了不合规行为的法律性质。未经备案擅自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或违反规定直接进入临床应用的机构和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处理。因此,针对涉及干细胞的刑事案件,作为辩护律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刑行交叉”的特助情况,针对控方对欺骗和高价牟利的指控,从刑法中的重罪(如诈骗罪)切割至行政违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辩护策略。
二、针对指控诈骗罪的辩护方案
根据司法实践,辩方应当着重收集证据,证明被告方提供的并非完全虚假的医疗服务。例如,在案证据中有关细胞提取、实验室制备、专业设备注射的记录可以证明被告人意图交付的是一种“医疗服务”(尽管未经批准且夸大疗效)。高价和夸大疗效应被视为行政违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或民事上的合同欺诈,而非构成诈骗罪所需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如果被告方与受害者签订的是“干细胞买卖合同”或其他服务协议,且该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未经备案或违规进行临床应用)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则法律后果应是返还财产。辩方应当积极引导案件向民事纠纷解决方向发展。如果被告方有退款意愿或已采取补救措施,将剩余预付款返还给受害者,即可在实质上反驳控方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指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