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上千位将帅里藏着个挺特别的人。他是正军级干部,西南军区一开始给他报的是中将军衔,3月中央拟授的中将名单里也有他,可最后却只得了个少将。
换旁人遇上这事,说不定会琢磨“凭啥”,他却没说一句不满,该干啥还干啥。更厉害的是,没几年他就成了昆明军区的“当家人”,是开国少将里第一个实际管大军区的,比后来新疆军区的龙少将、广州军区的丁少将都早。
可这么个有本事的人,知道的人却不多。反倒他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了少将,尤其是小儿子,聊军史、讲国家安全的话题,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名气比老爹还大。
![]()
这人就是金如柏,为啥他能这么低调?又为啥愿意把中将军衔让出去?
金如柏1909年生在江西永丰,9岁就没了爹,全靠妈刘瑞英一个人纺线、种地拉扯大。他还算争气,后来当了小学教员,日子算稳当。可1926年农民运动一吹到永丰,他就坐不住了——看着老乡们被地主欺负,他辞了教员的工作,回村牵头搞农协,没多久就成了当地农协负责人。
好景不长,反动派发动政变后,形势一下子变了。地主带着人把他吊起来拷打,还放话:“一天内凑180块大洋赎人,不然就送县城,让你再也回不来。”
他妈听说消息,急得头发都白了。家里哪有这么多钱?她咬着牙把仅有的几亩地卖了,又挨家挨户磕头借钱,总算凑够了赎金,把金如柏救了回来。
![]()
可这次劫难没吓住他。1930年,朱毛红军攻克永丰县城,金如柏看着穿灰军装的红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跟着他们干革命。可他也犯难——红军要转移,妈一个人怎么办?
思索了一整夜,他还是咬了咬牙:“要革命,就不能顾家。”他跟着红军走了,却不知道,这一去,家里就遭了灾。地主报复,把他妈打瞎了眼睛,还赶出村子,最后他妈客死在异乡。这事,成了金如柏一辈子的痛。
在红军里,金如柏干得很积极,1933年末就当上了团政委。可1934年,他被误解撤了职务,一个月后又被调去湘赣军区红军学校当文书。
不过哪怕受了委屈,他也没动摇过。后来他从红一转入红六军团,跟着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军团会师,还当上了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一直跟着贺老总打仗。抗战、解放战争里,他历任358旅政治部主任、晋绥野战军独3旅政治部主任,一步步干到1952年,被定为正军级干部。
1955年授衔,正军级本就有机会评中将。西南军区先给他报了中将,3月中央军委拟授的190位中将名单里,也有金如柏的名字。可毛主席觉得将官数量太多,要精简,各大单位又讨论了近两个月。
![]()
最后贺老总主持会议定名单时,提了个建议:“杨秀山是红二军团的老人,打鬼子、打反动派时受了多少次伤,身上21块弹片都没取出来,还是二等乙级残疾,给他中将更能代表老部队的情分。”
虽说金如柏是正军级,杨秀山是副军级,可金如柏一听,没半点意见。最后杨秀山成了中将,他成了少将,还拿到了珍贵的“三一勋章”——要知道,1360位开国少将里,只有16人能拿到这三枚一级勋章。
授衔后,金如柏还是踏踏实实干工作。1959年,组织调他去昆明军区当第二政委。当时第一政委是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重心在地方上,军区的大小事,其实都是金如柏在操持。
那时候,好多上将、中将还年富力强,金如柏一个少将能管大军区,可见组织多认可他的能力。后来他还当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第二炮兵顾问、炮兵政委,不管在哪个岗位,都没出过半点差错。
![]()
1984年,金如柏快不行了,临终前还拉着孩子们的手叮嘱:“做人不能忘本,要踏踏实实干活,别想着搞虚的。”他的孩子也没辜负他。
金如柏和爱人郑织文有六个孩子,三个儿子里,金一明后来当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政治部主任,授了少将;金一南1972年参军,后来进了国防大学,从普通馆员干到战略研究所所长,还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少将。
喜欢军史、关注国家安全的人,大多知道金一南,他讲的战略、军史特别透彻。相比之下,金如柏这位老爹,就显得低调多了。还有个儿子金一伟,没走军旅路,在文化部工作了一辈子。
![]()
一家出三个少将,本来就够传奇的。更难得的是,老爹不争名利,儿子们踏实肯干,这份家风,比军衔更让人佩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