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8月1日下午,昆虫学家、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来到了云南的哀牢山脚下。
他沿着附近的小径进行考察,时不时看着路边的乱石堆和枯枝败叶丛。
对于经验丰富的赵力来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各种珍稀的昆虫。
![]()
当他走到一处名为“蜈蚣山”的区域时,一堆杂乱堆放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种地方一般都是蜈蚣非常喜欢的地方,所以赵力就怀疑这地方会不会有蜈蚣啥的。
于是他就蹲下来开始翻石头,结果翻着翻着一只巨大的蜈蚣就出现了。
![]()
它看上去起码得有20厘米长,无数对足快速地蠕动着,显得十分灵活。
赵力心中一阵惊喜,因为这样子的蜈蚣在咱们国内不常见,虽然它的名字叫做中国红龙蜈蚣。
见了光的蜈蚣感觉到了危险,于是立刻就开始寻找暗处,然后爬了几分钟之后就消失在石头下面了。
![]()
赵力觉得很惊喜,因为这只蜈蚣是一只超大个头的个体,这种蜈蚣正常也就长个十几厘米,是我国境内最大的蜈蚣品种了。
那么中国红龙蜈蚣是什么物种呢?
![]()
![]()
«——【·国内最大蜈蚣·】——»
中国红龙蜈蚣的身体呈长圆柱形,由多个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上都长有一对足,这些足不仅是它移动的工具,也是捕捉猎物和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成年的中国红龙蜈蚣体长通常在14-20厘米左右,而赵力发现的这只接近20厘米的个体,更是将其“巨型”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
它的头部较小,前端长有一对细长的触角,触角上布满了灵敏的感觉毛,能够帮助它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猎物和潜在的危险。
头部下方则是它的口器,口器结构复杂,包含上颚、下颚等部分,锋利的上颚可以轻易地撕咬猎物,把它分解。
![]()
中国红龙蜈蚣的身体颜色非常鲜亮,这也是它得名“红龙”的重要原因。
它的背部通常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或橙红色,部分个体的背部还会带有黑色的斑纹,这些斑纹的形状和分布各不相同。
腹部的颜色相对较浅,多为淡黄色或黄褐色,与背部鲜艳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
它的足颜色也十分特别,多为黄色或橙黄色,足的末端带有尖锐的爪子,这让它在攀爬石头、树枝等物体时能够牢牢抓住表面,不易滑落。
中国红龙蜈蚣有着典型的夜行性特征,白天,它们通常会隐藏在低海拔地区的杂乱石头堆、枯枝败叶丛或者土壤的缝隙中。
![]()
到了夜晚,中国红龙蜈蚣便会从隐蔽处出来活动,开启“狩猎模式”。
它们喜欢吃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小型昆虫、蜘蛛、蚯蚓、蜗牛等无脊椎动物。
在捕食时,中国红龙蜈蚣会充分利用自己灵敏的触角感知猎物的位置,然后快速地靠近猎物,用身体将其缠绕住,同时用锋利的口器和带有毒腺的足刺向猎物,注入毒液。
![]()
这种毒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够迅速麻痹猎物的神经系统,使其失去反抗能力,随后中国红龙蜈蚣便可以慢慢享用自己的美食。
中国红龙蜈蚣在进食时也有独特的习惯,它们通常会将猎物拖到隐蔽的地方,然后一点一点地将其啃食干净,不会留下太多的残渣。
![]()
而且它们的食量较大,一次可以摄入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左右的食物,之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不再进食,这一特性也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野外环境中食物资源不稳定的情况。
在分布范围上,中国红龙蜈蚣主要集中在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从目前的研究和观察情况来看,它们在云南、广西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云南的西双版纳及邻近地区最为集中。
不过,中国红龙蜈蚣整天神出鬼没,所以想要在野外观察到它们也不容易。
![]()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白天通常都躲藏在难以发现的地方,只有在夜晚才会出来活动。
而且它们的行动速度较快,一旦察觉到外界的干扰,就会迅速逃离,很难被捕捉到或进行详细的观察研究。
![]()
从珍贵程度来看,中国红龙蜈蚣并不属于我国的保护物种,在我国早就有发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没有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
中国红龙蜈蚣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捕食大量的小型无脊椎动物,能够有效控制这些动物的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
此外,中国红龙蜈蚣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对中国红龙蜈蚣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
![]()
赵力的这次发现,不仅让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中国红龙蜈蚣的“庐山真面目”,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哀牢山系余脉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中国红龙蜈蚣这样独特的物种,还生活着众多其他珍稀的动植物,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
![]()
未来,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干扰和破坏,为各种生物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
同时,也需要鼓励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深入这些区域进行考察和研究,不断挖掘其中的生物资源,丰富我国的生物研究成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贡献更多的力量。
![]()
参考:
红星新闻《体长20厘米!云南哀牢山脚发现中国红龙蜈蚣,系我国最大蜈蚣种类》2025-8-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