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FOFWEEKLY)
![]()
导读:
对于一些比较优质的市场化或产业LP,如果你想募到他们的钱,那你得花时间和精力,要多跑,多互动,多推项目,多更新机构和已投项目信息,让LP了解你的进展,看到你们的成长变化,并逐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之后等条件成熟,LP投你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
作者丨杉域资本董事总经理 王春杰
目前在杉域负责咨询业务,包括基金投前可行性研究,商业尽调,GP图谱,基金绩效评价,专题培训、基金/项目退出等方案设计。
![]()
最近和一个LP朋友聊天,他说前段时间投了个GP,原因是他们跑的太勤了,还经常给我们推项目,去看什么项目也经常知会我们下,带上我们一起,有什么需求也第一时间响应,服务太好了,所以后面他们募资就顺手投了他们基金5000万。
另外一个机构LP朋友正在筹划一个母基金,年底可以成立出手投资,目前在储备GP,他提到有些GP虽然还没投,但现在互动已经很紧密了,经常一起看项目,还投了他们一个专项基金。有了这些前置的铺垫关系,等后面母基金设立完成,那投这些GP的基金也就顺其自然了。
但有更多GP募资的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不深耕,比如去了2次,对方意向不明确就不去了。下面小朋友推项目,对方没积极回复就不推了,没有追着打。没有去研究LP偏好,决策机制,过往投了什么,领导在想什么等。很多时候,募资这个事,特别在当下要往死里推,对于处于甲方的LP来说,除非你手上有像宇树这样知名项目,不然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因为找他们GP太多了,在看的项目的也很多,你不积极主动,LP就忽视了。
目前看下来,市场上LP主要是2类,一类是政府引导母基金和一些国资母基金,明确带有KPI指标,即每年要投出去多少金额和数量;还有一类是没有明确指标,但有资金预算,碰到满意的就投,碰不到就不投,属于可投可不投。
从GP角度,前一种LP相对来说比较好搞,因为这类LP基本都有自己的标准框架,只要符合这些条件要求,一步步走流程即可,最后在所有申报的GP中横向对比下,找出各方面指标最高或资源匹配上最合适的就行。而后一种LP,由于没有明确的KPI指标,属于可投可不投,这类型对GP来说就比较难搞了,如果按通常的募资套路来走,基本是行不通的。特别是有些处于偏远地区的LP,GP和LP不是在同一个地方,也不可能经常出差沟通联络;二是很多GP的时间精力也有限,目标也很明确,通常见一次面聊完,如果感觉不是很有戏,后面基本就过掉了,不会再花时间在这个LP上。
所以,对于一些比较优质的市场化或产业LP,如果你想募到他们的钱,那你得花时间和精力,要多跑,多互动,多推项目,多更新机构和已投项目信息,让LP了解你的进展,看到你们的成长变化,并逐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之后等条件成熟,LP投你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那种傻白甜的LP了,单纯的说就投你这个基金,LP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目的。比如国资LP,你去见之前要先准备好1-2个可以返投落地的项目,介绍完基金,赶紧介绍可以落地项目情况,如固投,产值,税收,就业等,这些都提前准备好,这样即提高了沟通效率,又博得领导的好感,后续工作群建立,快速对接起来。对于一些市场化的LP,你要先准备好一两个可以给到跟投份额的优质项目,Pre-IPO专项,或者手上拟上市的锚定份额等,先让LP看到赚钱的一些确定性和合作的诚意,再来推动投资于基金的落地。
投资这个事本质上还是信任关系,如果能经常见面沟通项目,聊聊市场,可能你的投资能力一般,但因为熟悉了,心理上就容易接受。市场上会有更好的机构,但不认识不熟悉也不敢投,除非是大白马机构,靠长年积累的品牌知名度作为信任基础,这也是一种募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直接的利益交换,你先给到我什么,我再看看能给到你什么,大家都从不吃亏开始。
对接需求请扫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