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法国总统马克龙风风火火地访华,满嘴“战略自主”,架势摆得不小,言辞间透着一种“欧洲要有自己的路”的自信。
可没过多久,他就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搞反补贴调查,态度前后反差之大,而到了2025年,情况突然变了。
市场和国内的压力之下,马克龙这才又开始放软话,说要“重启关系”。
这一次,他换了副姿态,想来求合作,但中国还会像以前那样轻易接招吗?合作的大门没关,但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
![]()
强硬“转向”的背后
马克龙的“战略自主”原本听上去像是要给欧洲找条新路,但他很快把这口号当成了施压工具。
2022年访华时,他在公开场合说得漂亮,强调欧盟要减少对外依赖,要走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但一回到布鲁塞尔,这位“欧洲领袖”就变了脸,开始支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经济手段。
最典型的,就是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法国不仅没有反对,还成了主要推动国家之一。法国政府甚至建议欧盟动用所谓的“反胁迫工具”,对中国出口的关键原材料进行限制。
![]()
这些原材料,包括稀土、镓、锗等等,恰恰是欧洲新能源发展绕不开的核心资源,说是为了“公平竞争”,但其实是怕竞争不过,想靠规则把对手拦在门外。
可问题是欧洲尤其是法国自己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准备好“脱钩”中国,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电池巨头,早就在德国、匈牙利建厂,当地政府还热情欢迎。
一边招手要投资,一边发起调查审查,这种矛盾行为既伤了中国企业的心,也让欧盟内部自己打了个结。
![]()
从表面上看,马克龙是想维护欧洲利益,实则是在短期政治利益和长期经济战略之间摇摆不定。
他的“强硬”并不是出于明确的战略规划,而是为了迎合国内压力、欧盟气氛和对全球产业格局的恐慌情绪。
这种政策的摇摆不定,不仅没有为法国赢得竞争优势,反而把本该是合作伙伴的中国推向了更远的地方。
![]()
经济现实打脸
到了2025年,法国国内的现实已经无法再遮掩,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居高不下,能源价格起伏不定,制造业的活力也在逐步减弱。
法国的新能源产业原本寄希望于电动车和绿色转型,但从产业链到市场需求,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下滑。
汽车业首当其冲,法国一度希望通过政策扶持本土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结果却发现,中国电动车凭借成熟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已经牢牢站稳了脚跟。
![]()
法国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竞争吃力,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缩水,想靠打压中国车企来换取本国产业喘口气,最终发现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而更大的问题,是法国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对中国的依赖早已形成。
无论是电池、稀土金属,还是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中国的角色无法被轻易替代,这时候再去搞“脱钩”,比断水断气还严重。
![]()
在这种背景下,马克龙开始“变脸”也就不奇怪了。
他最近多次公开表示,希望能够重启中欧之间的高层沟通与合作,甚至主动释放信号,称愿意推动中法企业更多交流,并创造“新的合作机会”。
对此,10月28日,中国驻法大使也回应称,马克龙访华“没有重大障碍”,双方正在协调时间。但这些转变并不代表法国已经彻底调整了立场,更多的是一种现实压力下的策略回摆。
![]()
一句“重启关系”并不能抹去此前的敌意政策,中方自然也不会因为一句话就恢复此前的信任。
合作不是单方面的妥协
面对法国抛出的“橄榄枝”,中国的态度既不冷漠,也不急于热情回应。
中方一直强调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基础上的,而不是一边谈合作,一边搞限制,如果说以前是愿意多给一次机会,那现在更看重的是对方的实际行动。
![]()
商务部已经明确表态,愿意与欧方就具体问题沟通,但前提是不能再搞歧视性政策。
换句话说,如果欧盟还在用“反补贴”那一套对待中国企业,那就别指望中国企业还愿意继续投资欧洲市场。
现实是,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密切,但信任已经受到损害,中国企业对欧洲市场的信心在下降,而欧洲企业也在反思对华政策是否走偏。
![]()
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一系列政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贸易缩水、成本上升、合作受限,法国和欧盟想搞“去风险”,结果反倒让自己成了最大的风险源头。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中国早已在全球市场上布局更多元的合作方向。
从中东到东南亚,再到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不缺合作对象,也不急于非要和谁合作。
![]()
如果法国真的想“重启”,那就得给出真诚的动作,比如暂停反补贴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停止政治化经济议题。
这些才是中国愿意继续合作的前提,否则即便马克龙再访华,也只能是一次表面上的客套,难有实质进展。
结语
从“战略自主”到“重启合作”,马克龙的转变其实反映的是欧洲整体在中美博弈中的摇摆,他一度想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但实际操作中却左右为难,政策反复。
![]()
法国经济的困局让他不得不回头看向中国,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轻易被安抚的合作方了。
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合作欢迎,但不能只讲场面话,更不能一边谈合作一边设障碍,靠呼吁换不来信任,只有真正的政策转向才可能重新搭起桥梁。
所以,问题不在中国是否愿意答应,而在于法国有没有真的准备好,放下姿态,拿出诚意,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参考资料
中国驻法国大使邓励:马克龙访华没有重大障碍,双方正协调合适时间 观察者网 2025-10-2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