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开启至今,全球人口增长到80亿人,农田开垦、河流取用、矿产采掘、城市营建,使生态空间被不断压缩。
所谓生态空间,不仅是一个划定范围或保留空间,而是能够让生态持续循环、保持风调雨顺的一种余地和能力。这种余地和能力,曾经一度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扩张中肉眼可见地缩小,归根到底是源于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正因如此,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并将“节约优先”放在首位。自然资源是生态之源。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就是在保育和扩大生态空间。
从二维空间角度来看,节约集约体现在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上。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能够直接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过去,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地方随意调整规划、管控松软,造成了资源利用上的大手大脚。如今,我们划定“三区三线”,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管控用地用海用矿用林,倒逼各地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就是要更好地守护好我们的生态空间。
从立体空间角度来看,节约集约体现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底线,既包括有形的边界,也包括无形的边界。我们要保育的当然不只是319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从“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大气,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草虫,乃至看不到的地下空间,都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每一种资源的过度利用与开发,都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耕地地力透支、地下水超采、毁林开垦、矿山滥采等等,都会给“有机生命躯体”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些,是我们实行自然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的现实考虑。
从历史时间脉络来看,节约集约体现在当代与后世的接续。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仅要惠及当代,也要泽被后代。当代节约出来的利用空间,就是后世的生态空间、发展空间。
当前,我们正逐步走向生态文明,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工业文明,基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业仍然要发展。对此,要克服工业发展中的资源粗放利用惯性,仅提倡节约集约理念、习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如此,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家底和余地。
文章来源:原刊于“i自然”,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
浙江海洋预报
11月6日20:00-11月7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今天夜间,杭州湾是1到1.6米的轻到中浪,浙北、浙中和浙南三个海域是2到3米的中到大浪,到了明天傍晚,大面海域将会减小到1.4到2.2米的中浪。
浙江所属海域的风浪较大,中小型船只出海请注意安全。
滨海旅游区预报
明天,五个滨海旅游区中,嵊泗和南麂旅游区不太适宜海上垂钓和游览,其它3个旅游区都较适宜观光。
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www.zjocean.org.cn)。
![]()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发布浙江海域海洋环境预报信息/
微信号 : zjhyy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