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美国迎来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第一次“政治大考”,三场关键选举,弗吉尼亚州州长、新泽西州州长、纽约市长,民主党全线告捷,而且赢得毫不费力,纽约市长选举甚至创下50年来最高投票记录。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地方选举,更像是一场提前到来的“中期公投”,结果很清楚,民意开始松动。
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当下的政策方向感到困惑甚至不满,民主党逐渐稳住阵脚时,特朗普还能稳坐白宫多久?
![]()
民调变天
民主党这次没再连续打温和中间牌,而是直接派出立场更鲜明、表达更直接的候选人,像纽约的新市长佐兰·马姆达尼,就是个典型代表。
他年纪不大,出身移民家庭,讲话直来直去,这种人设放在过去可能被认为“太激进”,但现在恰好能吸引那些对传统政客失望的年轻人和城市选民。
弗吉尼亚的斯潘伯格和新泽西的谢里尔,也都主打“实干”和“反建制”的标签,吸引了不少中产阶级和摇摆选民。
![]()
这背后当然有更深的原因,特朗普再次执政的这段时间,经济政策上摇摆不定,特别是他反复启动的关税措施,把不少企业和农户都搞得焦头烂额。
商品价格飘忽不定,市场信心也跟着断断续续,这对普通人来说不只是数据上的波动,是超市里价格标签的变化,是月底账单上的压力。
再说他的执政风格,从白宫装修花费,到人工智能视频用于政治宣传,再到高调搞阅兵仪式,这些操作给人一种“他更关心自己的形象,而不是国家的事”的感觉。
![]()
一些选民甚至走上街头举着“No kings”的标语,不是因为某个政策,而是对他这种“像皇帝一样”的感觉反感。
民主党抓住了这个心理,他们没去正面攻击特朗普的每一个政策,而是用选民的情绪当作动力。
纽约市长竞选时,马姆达尼公开在演讲中抨击特朗普,称自己是他的“噩梦”,虽然这话听起来重了一些,但在选民中却引起了不小的共鸣。
![]()
选民不一定需要完美的候选人,但他们想要一个能让他们感觉“有人在听”的代表。
这场胜利说明了一个现实,选民的容忍度开始下降,对总统的信任感也开始动摇,民主党虽然没彻底翻盘全国,但起码已经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美式强硬外交撞上现实
如果说国内的不满是“慢性病”,那外交上的失误就是“撞墙”。
![]()
特朗普一贯标榜自己是“谈判高手”,尤其在对外经贸方面,他喜欢用高关税、高压手段给对手施压。
但现实却告诉他靠这招在国际舞台上走不远,特别是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不但没能从根本上改变美中贸易格局,反而让美国在关键领域陷入被动。
比如在稀土和科技原材料方面,美国企业对中国依赖度高,一旦中国收紧出口政策,美国本土产业链就吃紧。
![]()
而特朗普政府一边打压中国企业,一边又不得不和北京谈判,反而让人看出政策的不连贯和对局势的误判。
媒体纷纷指出,这种外交上的“推拉战术”,让美国商界很难判断未来走向,投资信心受到影响。
更大的问题,是这种“说翻脸就翻脸”的风格,不只对手不适应,连盟友也开始不买账,特朗普与北约盟友的关系时好时坏,甚至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公开争执。
![]()
这种场景对过去一直依靠多边合作的美国来说,是一种形象上的反差。
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先后表达了对美国外交不确定性的担忧,认为美方越来越不像一个能稳定引领西方的角色。
这些外交上的动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直接反噬到了国内,当民众看到总统在国际上四处碰壁,自然会质疑他的执政能力和判断水平。
![]()
尤其是那些曾期待特朗普“让美国重新伟大”的支持者,现在却发现,美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没有变得更强,反而更像是一个“不合群”的队员。
外头不顺,内里跟着乱,这就是特朗普目前的处境。
外交不只是给外人看的,它和经济、内政、民意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总统在世界上拉不来朋友,在家里也很难让人信服。
![]()
中期选举或成“生死局”
这三场地方选举只是前哨,真正的硬仗还在后头。
2026年的中期选举,对特朗普来说,几乎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如果民主党趁着这波势头,在明年顺利拿下国会控制权,那他的执政空间将极度受限。
立法推进困难,预算审批卡壳,连最高法院的人事任命都可能遭遇阻力,到那时他就不再是那个“能说了算”的总统,而是一个到处受制的局内人。
![]()
他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时间里,白宫会全面转向“保阵地”状态。
他可能会强化对核心选民的动员,继续在文化议题、移民政策、边境安全这些容易激发情绪的问题上发力。而这种策略可能会在短期内巩固基本盘,但也可能进一步撕裂社会,增加政治对立。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在政治上失分越多,他就越可能试图通过外交上的“强硬”来转移焦点。
![]()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一旦国内出现舆论压力,他就会在对华政策上出招,比如加税、限制科技合作、甚至在台海问题上释放挑衅言论。
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政治操作,虽然能迅速制造舆论焦点,但对中美关系和区域局势都带来不小的风险。
对中国来说,面对一个焦虑不安、正在失去政治优势的美国总统,最重要的不是回应情绪,而是稳定战略,保持警觉,做好预案,才能在风浪来临时稳住节奏。
![]()
现在的美国内政不稳,对外政策就很难理性,中国必须用冷静和持续性的策略,来应对接下来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的下一场战,不是外交谈判,也不是演讲舞台,而是2026年的国会选举,如果他在那里败北,可能就真的要提前进入“跛脚总统”的状态了。
![]()
结语
这三场地方选举,是一次清晰的政治信号,特朗普在国内的光环正在褪色,在国际上的强势也正在遭遇现实考验。
选民的耐心有限,盟友的信任也不是无条件的,特朗普能否撑到任期结束不是问题,问题是,他还能不能像第一任期那样“说一不二”。
参考资料
关键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美国民主党“卷土重来”? 观察者网 2025-11-05
美国三场地方选举结果揭晓 民主党籍候选人胜出 新华网 2025-11-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