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客的小船,英国政府的风浪
郑博非
英国内政部5日通报,根据英法间“一进一出”的非法移民遣返机制,当天将一名搭乘小船偷渡英吉利海峡的伊朗籍男子遣送回法国。然而荒诞的是,这一幕仿佛“情景重演”——不到一个月前,那名偷渡客刚被“原路遣返”了一次。
英国媒体认为,英国近来不断出现与移民管理相关的闹剧,折射的不仅是边境管理失控,也有斯塔默领导的工党政府治理失能。
【“送走又回来” 遣返机制遭质疑】
不久前,英国爆发了反对非法移民的大规模游行抗议,导火索是一名埃塞俄比亚籍男子在埃塞克斯郡一处安置寻求庇护人员的酒店内性侵两名女性。该男子9月被判处一年监禁,本应被直接转送至移民遣返中心,却在办理遣返手续过程中,被英方错误释放,致使警方耗费近三天在全英范围内将其缉拿。
媒体披露说,办理遣返手续的人员曾向该男子支付500英镑,以避免法律纠纷并确保其配合登机。不少英国媒体认为这一事件是政府执法“无力”的表现,在野党也借此猛烈抨击执政的工党。
最新一起遣返“闹剧”令工党更添尴尬。9月19日,英国把一名乘小船偷渡英吉利海峡的伊朗籍男子遣返至法国,这是英国与法国今年为遏制英吉利海峡偷渡现象而达成“一进一出”协议后,英方遣返法国的第三名非法移民。但他于10月18日又搭小船原路返回英国,被再次拘押,随后又被遣返。
英国舆论认为,偷渡客“送走又回来”,说明新的遣返机制并未起到实际作用,斯塔默政府在耗费大量资源的同时难以向公众兑现其“控制边境”的承诺。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伊恩·斯科特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英国移民问题已成为意识形态焦虑与政府治理能力匮乏的双重折射。一方面,一些人将非法移民视为对英国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威胁;另一方面,同情移民的人期望政府能够发挥基本的行政职能。但工党政府在两边都“不落好”:既未能说服支持严控移民的选民,也未能稳住传统上支持弱势群体福利的工党基本盘选民。
【“军营安置”刺激地方情绪】
英国《卫报》10月28日报道,为减轻社会压力并降低庇护成本,英国内政部确认将启用两处兵营,用于临时安置约900名男性寻求庇护人员。这一举措未能平息民怨,反而火上浇油。
政府选定位于苏格兰因弗内斯郡的卡梅伦兵营和英格兰东萨塞克斯郡的克罗伯勒训练营用于临时安置寻求庇护者,被安置人员将接受安全审查,并在营内获得基本服务。政府还打算继续寻找更多类似安置地点,以减少非法移民占用医疗、警务等公共资源引发的社会压力,同时降低对酒店安置移民的依赖。
然而,计划一经公布便引发地方强烈反对。克罗伯勒训练营所在的威尔登区议员安·牛顿告诉新华社记者,当地政府和居民从媒体报道中才得知这一安排,中央政府未提前进行任何沟通。她表示,训练营地处乡村,设施简陋,公共资源本就紧张,突然安置数百人势必给地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威尔登区议会也在声明中对内政部未提前向地方告知安排感到“失望且震惊”。据悉,区议会领导人詹姆斯·帕特里奇已致信中央政府,要求提供必要保障,防止局势恶化。
【闹剧频出折射移民治理失序】
一连串折射移民治理失控的事件,让上台时承诺“重塑秩序”以恢复民众信任的斯塔默政府备受打击。
内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庇护申请数量创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内,共109343人在英国提出庇护申请,比截至2024年3月的一年增长17%,比上一个峰值2002年103081人多6%。
虽然英法间达成了新的移民遣返合作协议,英吉利海峡偷渡仍是“老大难”问题。截至10月21日,今年已有36734人乘小船经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比去年同期多出30%。
用军营临时安置非法移民的策略早在保守党执政时期就已成形,工党在野时多次批评军营安置的做法“不安全”“不合适”。如今,当执政权来到工党手中,“军营安置”则成了“不得已”之策,甚至有扩大之势。
随着冬季偷渡风险更高、庇护申请积压严重、地方抗议愈演愈烈,英国政府已难有回旋空间。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许多承接移民负担的地区是英国贫困区,公共服务本就承压,移民涌入更容易激起民怨。移民治理“闹剧”接踵而至,斯塔默政府若扛不住这股风浪,很可能会“翻船”。(完)(新华社专特稿)
注:本文作者系新华社驻伦敦记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