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么瘦,脂肪肝离我很遥远。”
“脂肪肝是超重人群的‘专利’,减减肥就好了。”
“肥肉、油炸的吃多了容易得脂肪肝,那就改吃素吧。”
“脂肪肝不痛不痒,用不着治疗。”
过去20年间,我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从不足10%飞速上升至超30%,这意味着每3个成年人中可能就有1个脂肪肝患者,在肥胖、代谢异常(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人群中患病率甚至可高达60%~90%,并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脂肪肝越来越常见,但您真的了解它吗?
![]()
![]()
脂肪肝从哪里来?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
怎样让脂肪肝“现身”?
B超诊断:经济、迅速、无创伤,高危人群定期做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常用方法。
肝硬度检测(FibroScan):比B超检测脂肪肝更敏感更客观,可同时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适合脂肪肝患者随访评估。
肝脏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创伤性。
新型检查方法:如MRI-PDFF(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E(磁共振弹性成像)正在逐步普及,准确可靠,且可避免有创伤的肝活检。
基因检查:已可开展,应用于评估风险和预后。
全身代谢情况评估:脂肪肝其实是全身代谢性问题在肝脏的局部体现,关注身高、体重、腹围、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抵抗、颈动脉超声等代谢相关指标有利于早期预警脂肪肝风险。
![]()
肝硬度检测要注意什么?
不宜进行检查的人员:
-肥胖(BMI>30,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大量腹水
-孕产妇
检查前准备:空腹2-3小时
检查时体位:充分暴露肝区,放松心情,平稳呼吸
![]()
脂肪肝要不要吃药?
看是否合并代谢异常:如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应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降脂药(如他汀类、贝特类)等
看有无肝功能异常或脂肪性肝炎:肝功能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超标时可能需要使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双环醇)
注意!存在肝纤维化或进入肝硬化前期时,需进行综合治疗
逆转黄金期
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及时干预可完全恢复。肝功能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提示已存在肝脏损害(脂肪肝性肝炎),需就医治疗。
![]()
这些习惯比喝酒更伤肝
肝脏就像吸水海绵,脂肪超过5%就会“超载”。“轻度脂肪肝”也可能存在肝损害,定期检查肝功能很重要!
×每天一杯奶茶:果糖直接转化为肝脏脂肪
×长期吃素:缺乏蛋白质可影响载脂蛋白合成,导致脂肪无法转运
×过度节食或快速减重:身体分解脂肪以提供 能量,过多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代谢“超负荷”
×熬夜:晚上11点后到凌晨2点是肝脏“闭关”排毒时间,“修炼”需在睡眠中进行
![]()
牢记“护肝三字诀”
01
吃:三色原则
绿色:深绿叶菜(菠菜/油菜)→ 促进脂肪代谢
白色:优质蛋白(鸡蛋/豆腐/鱼肉)→ 修复肝细胞
黄色:粗粮杂豆(燕麦/玉米)→ 减少脂肪堆积
注意:少吃“白油糖”(白米饭、油炸食品、添加糖)
02
动:333法则
每周至少3天
每次30分钟
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钟
推荐运动:快走、游泳、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负担),饭后1-2小时开始运动
03
睡:子午觉护肝
关键时段:23点前入睡(肝胆排毒时间)
午休20分钟:降低肝脏氧化应激反应
辟谣!
“吃保肝药能治好脂肪肝?”
→ 错!改变生活方式才是根本
“脂肪肝患者不能吃鸡蛋?”
→ 错!每天1个水煮蛋有助补充蛋白质
“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是危言耸听
→ 错!
“喝茶可以消脂肪肝?”
→ 部分正确!绿茶(儿茶素)辅助调节血脂,但不能替代治疗
欢迎转发点赞
专业参考:
文中数据参考《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饮食建议符合WHO《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管理共识》
运动方案来自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推荐
撰文丨王丽华 王琳
审稿丨王晓琳 钱珠萍
编辑丨祁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