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孙冰冰
日前,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勃利信号车间,一架无人机从白色机巢中平稳起飞,对勃利站信号设备进行全面巡检。这标志着由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统筹规划的无人机AI巡检系统正式迈入实战应用阶段。
作为连接吉黑两省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勃利站地处丘陵山区与平原地带过渡区,是图佳铁路上的关键中间站。这里的铁路信号设备,就像列车运行的“眼睛”与“大脑”,直接指挥列车的行进方向,其稳定运行不仅关乎图佳铁路整体运输效率,更维系着万千旅客的出行安全。
曾经,勃利站的信号设备检修是件“体力活”。勃利信号车间副主任刘刚介绍,10多名信号工需分组携带工具徒步巡查,逐个检查信号箱盒外观,凭肉眼判断信号机柱、电杆的垂直度,仔细排查道岔是否存在异物。铁路设备检修只有2小时的天窗时间,每次只能完成站内部分设备的巡视。遇上降雨天气,检修人员还要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查看低洼区段是否积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巡不到、巡不全”的难题长期困扰着车间职工。
转机始于今年7月。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统筹推进智能运维体系建设,联合企业推出无人机AI巡检技术应用,并选择勃利站作为首个试点,探索“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运维新模式。
刘刚介绍,结合勃利站的站场布局与巡检需求,团队精心规划出7条站内设备巡检航线与3条区间电缆保护区巡检航线,构建起覆盖全面的巡检体系。这一体系直接攻克了信号设备分布广、作业天窗时间短、巡检任务繁重的痛点,单日巡检里程达到人工巡检的10倍以上,让设备巡检真正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
这套系统的“智慧”,源于背后强大的AI“大脑”。通过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算法,AI系统能对海量巡检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精准识别设备缺陷并快速定位,形成“发现—告警—处置”的高效闭环管理,大幅提升信号设备可靠性。
在勃利信号车间调度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实时呈现着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转辙机盖锁具的完好状态清晰可见,一处倾斜的电缆标桩被精准捕捉,甚至轨道钢轨绝缘断面缝隙中细小的金属屑清晰可见。这些人眼难以察觉、却可能引发短路风险的隐患,逃不过无人机的“鹰眼”。
“前一阵无人机还立了大功!”勃利信号车间值班员谢泓池指着屏幕赞叹道。当时,无人机在巡检时发现一处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卡着一颗小石子,立即发出警报。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清理,成功避免了一起潜在的设备故障。
刘刚表示,勃利信号车间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无人机巡检计划,进一步优化巡检频次和路线,为每一台信号设备、每一组道岔进行全面“体检”,并建立数字化档案,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科技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