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4 日,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长卡特琳娜・赖歇刚抵达基辅,原本安排的是一次例行访问,结果在第二天凌晨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俄军空袭 “请” 进了防空洞。
![]()
这场从天而降的袭击让她第一时间体验了乌克兰民众每天面对的生存压力,也让她在短短几小时后,做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充满象征意味的决定,直接对乌克兰能源系统追加 6000 万欧元援助,这笔资金将注入乌克兰 “能源支持基金”。
爆炸声震耳欲聋这场现实版的 “外交惊魂夜”,究竟只是偶发的感性冲动,还是事先策划好的策略动作?德国的 “防空洞支票”,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防空洞里的 “临场共情”:不是演戏,是现实
赖歇这次访问乌克兰,原本是为了继续推进德国对乌克兰能源系统的支持,重点在于保障乌克兰民众冬季的能源供应。
![]()
但她恐怕没想到,抵达后不久,俄军的导弹和无人机就一波接一波地砸向基辅。当天夜里,整个城市的防空系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能源设施首当其冲。断电、爆炸、火光四起,基辅的夜晚变成了战场。
赖歇和她的代表团被紧急转移到防空掩体避难,她在里面经历了难忘的时刻,亲眼看到乌克兰民众在黑暗中如何自救,也看到了本地官员在混乱中维持秩序的种种努力。
这种直接面对战争的方式,显然比坐在柏林办公室里看数据报告来得冲击力强多了。赖歇事后在公开讲话中提到,那一夜让她真正理解了乌克兰人每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坦言这样的经历让她感到痛苦,却深知这是乌克兰人的日常,也让她意识到,再多的援助报告,不如一次亲身经历来得真切。
![]()
于是,她在与乌克兰总理尤利娅・斯维里登科的会谈中宣布了追加援助的决定,用于帮助乌克兰修复能源系统、购买发电设备、变压器等关键设施,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冬。
从一个政客的角度来看,这种 “即刻反应” 确实少见。毕竟,在欧洲政治圈里,拨款通常是一件非常程序化、讲究审批流程的事情。赖歇的决定,不仅打破了德国一贯的行政节奏,也让整个欧洲看到了德国在援乌事务上的新态度。
此前德国已向该能源支持基金投入 3.9 亿欧元,占基金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此次追加后累计援助额已突破 4.5 亿欧元。
![]()
援助背后的 “速度游戏”
6000 万欧元在乌克兰眼下的困境中,这笔钱确实能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可以紧急采购 200 台大型发电机、50 台高压变压器,修复被炸断的天然气管道,缓解部分居民区的取暖问题,还能保障医院等关键场所的供电。但问题也来了:这些修好的设施,能撑多久?下一个导弹是不是又会把它们炸掉?
![]()
俄军的战略已经很明确,就是要通过频繁打击民用基础设施,逼迫乌克兰社会陷入瘫痪。能源系统首当其冲,不仅影响民众生活,也会影响前线作战。
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乌克兰约 60% 的天然气供应设施、40% 的变电站已被俄军空袭摧毁,修复一座变电站需要 7-10 天,而平均每 3 天就有一座能源设施被炸,修复速度远赶不上摧毁速度。在这种背景下,单靠资金援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赖歇的这张 “防空洞支票”,从人道主义角度讲无可厚非,也确实展现了德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援助来的快,修的也快,可导弹来的更快。乌克兰技术人员已经习惯了 “白天修,晚上炸” 的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一旦持续,再多的钱也只能是填不满的窟窿。
![]()
目前乌克兰最缺的,其实不是修复能力,而是防御能力。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钱买设备,而在于有没有办法保护这些设备不被炸。防空系统的缺口,是当前乌克兰面临的最大短板。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强调,需要更多 “爱国者” 防空系统等装备来保护城市和设施。值得欣慰的是,德国已确认向乌克兰交付两个 “爱国者” 防空系统,第一批发射器已到位,法国、英国等也有相应的防空援助承诺。
![]()
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在防御系统上给出更实质的支持,那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就只能在 “破坏 - 修复 - 再破坏” 的死循环中挣扎。
援助的战略意图:共情背后是现实考量
有人把赖歇的这次 “冲动” 解读为一场政治表演,但从德国的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种外交策略的延伸。
德国在欧盟内部一直是对乌克兰援助的主要承担者之一,这次 “速度型” 操作既是回应乌克兰的紧急需求,也是在欧盟内部树立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
![]()
赖歇提出,“安全政策就是经济政策”,这句话其实透露出德国更深层的考虑。乌克兰能源系统一旦崩盘,不仅会导致人道危机,还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难民潮。
这种基于利益与同情交织的援助逻辑,其实在国际政治中并不少见。德国的操作方式,说明在面对战争不确定性的同时,欧洲国家也在试图通过 “快速表态” 来维持地区秩序和自身利益。
此次访问中,双方还敲定成立联合能源工作组,德国能源企业将直接参与乌克兰能源设施重建,德国无人机制造商也计划赴乌洽谈合作,合作已延伸至防务工业领域。
一张支票带不来一场胜利
如果国际社会继续把援助重点放在 “修复” 上,而忽视了 “防御” 的空缺,那一切努力都可能只是徒劳。乌克兰不缺人修电站,缺的是能保住电站的 “伞”。目前德国等国家已开始在防空装备上加大支持,但全面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仍需更多国家参与。
![]()
赖歇这次亲身经历了乌克兰的战争现实,也许她回国后会推动更多实质性的支持措施。但整个欧洲,乃至北约体系,是否能在援助结构上做出调整,形成 “修复 + 防御” 的完整支撑,才是决定乌克兰能不能撑下去的关键。
战争进入第四个冬天,乌克兰的考验不仅是寒冷和黑暗,更是外部支持的可持续性。德国这次走在了前面,此前已转移 3.2 万件能源设备,惠及上百万乌克兰人,还承诺每年提供 90 亿欧元长期支持,但如果其他国家还在犹豫观望,那 6000 万欧元也不过是一滴水,难以熄灭战火带来的烈焰。
信息来源:
德国经济部长赖歇承诺对乌追加援助2025年10月25日 09: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