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枇杷科普园后的山坡上机器轰鸣、人影忙碌,三台挖掘机正有序整平坡地,工人们沿坡砌石筑墙,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我们正在推进水肥一体化和生产道配套,为接下来的标准化种植打好基础。”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在通山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也是通山推动产业振兴、促进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
随着5000万元中彩资金的精准落地,通山县枇杷产业核心区三产融合发展的引擎被全面激活。这个涵盖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共十二个子项目的系统工程,总投资达10050万元,辐射大畈镇七个村庄,在总面积2660亩的土地上描绘着产业振兴的蓝图。通过“新建+改建”双轮驱动,项目将推动枇杷园实现标准化升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迈上新台阶。
在白泥村,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精深加工车间、加工生产线和冷冻库正在打桩筑基,“冻干技术能最大限度保留枇杷的营养与风味,让鲜果价值实现倍增。”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次扩建的生产车间及生产线将进一步扩大冻干农产品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白泥村还将新建百亩优质枇杷种苗繁育基地,以及枇杷标准化种植园和种植基地,打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流程,促进枇杷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的支撑。大畈镇定期举办林果产业培训班,目前已完成362名农户的线下摸排,以及种植技术与电商营销等培训。同时,覆盖七个村的林果产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钢筋架构已拔地而起,未来将建立起林果产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果农提供生产指导、技术培训、产销对接等全方位服务,成为联通农户与市场的重要桥梁。
在推进产业振兴的同时,通山县同步投入1800万元推动乡村建设和文旅融合。“重走红军路”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将建设15000m²的军事对抗体验区,与富水湖北岸富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庭院经济示范带形成联动发展。并将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中彩公益金如春风化雨,正悄然改变着这片红色热土。从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从产业发展到农旅融合,通山用实践描绘着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通山枇杷产业将继续向全产业链拓展升级,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在绿水青山间书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时代答卷。(程思 龙行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