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语春晚舞台,茂名分会场星光熠熠。舞台中央,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奶奶,用她那标志性的“李彩娇式”方言,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
她就是73岁的吴苏妹,虽然已经高龄,却依然中气十足,仿佛岁月不曾在她身上留下痕迹。
![]()
这并非她近期首次亮相,早在2024年末《外来媳妇本地郎》的衍生剧《所有梦想都开花》中,她就已惊艳露面。
那时,拍摄现场,一位88岁的老人紧握她的手,激动地述说着二十年的荧屏情缘,而吴苏妹则轻声回应,叫她娇姐就行。
![]()
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她与观众之间最深情的连接,也是她演艺生涯中最响亮的名片。
”娇姐“这两个字,对广东观众而言,早已超越了一个角色的范畴,它代表了一种亲切、一种陪伴,甚至是一种文化。
![]()
可谁能想到,这位荧屏上说着一口地道化州话的化州老乡,真实身份却是一位地道的江门人。
这其中的门道,要从2000年《外来媳妇本地郎》筹拍说起。当年,导演三顾茅庐,力邀吴苏妹出演,却屡屡碰壁。
![]()
并非她不愿,而是话剧团工作实在繁忙,分身乏术。直到导演退而求其次,承诺只是一个戏份寥寥、只需占用数小时的配角,她才勉强应允。
正是这份勉强,成就了荧屏上那个鲜活生动、泼辣耿直的大排档老板娘李彩娇。
![]()
为了让角色更贴近生活,更具烟火气,并非化州人的吴苏妹,在方言上下足了功夫。她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独创了一种易懂版化州话。
这种方言既保留了化州话的韵味和特色,又兼顾了两广地区观众的接受度,做到了雅俗共赏。
![]()
正是这份对艺术的匠心与考究,让”李彩娇“这个原本的配角,最终逆袭成为《外来媳妇本地郎》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贯穿全剧,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娇姐的光芒,并非凭空而来,它扎根于吴苏妹半个多世纪的艺术沉淀。在出演“娇姐”之前,吴苏妹已在广东话剧院摸爬滚打了三十年。
![]()
从《风华正茂》到《红岩》,从《糊涂爹娘》到《阿混新传》,她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深入人心的话剧角色。
那些年,话剧市场并不景气,为了剧团的生计,吴苏妹曾带着喜剧团跑遍广东的大街小巷、市县乡村。
![]()
一个人负责联系演出、筹措资金,硬是撑起了上千号人的剧团。最艰难的时候,她白天排练话剧,晚上还要去夜总会表演小品,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这份对艺术的坚守与热爱,为她赢得了无数荣誉。她主演的《生仔梦》斩获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婚恋奇情》更是荣获建国40周年优秀节目奖。
![]()
其实,早在1990年,吴苏妹就凭借粤语情景喜剧《万花筒》在广东小有名气,那时观众称她为“阿婵”。
直到娇姐横空出世,才取代了阿婵的称呼。无论观众如何称呼,吴苏妹始终心怀感恩。她常说喜剧演员最大的成就,就是能让观众开怀大笑。
![]()
这份对舞台的敬畏,对观众的珍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下一代。
吴苏妹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艺术之家。她的丈夫杨利民,同样是资深演员。夫妻二人不只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曾在《外来媳妇本地郎》中同台飙戏,贡献了无数精彩瞬间。
![]()
在那个年代,他们只有一个儿子杨成。杨成从小便在排练场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他对艺术的耳濡目染。
杨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求学期间更是奖学金拿到手软。
![]()
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北京剧院,在话剧舞台上持续耕耘,出演了《一代风流》、《十二生肖》等多部备受好评的作品。
更令人惊喜的是,杨成还拥有一项“隐藏技能”,那就是配音。他不光为多部动画片献声,甚至曾与美国华纳迪士尼公司合作。
![]()
凭借精通多种语言的优势,他还兼职担任主持人,成为了演艺圈中罕见的全能型人才。
在电视剧《扭计师爷陈梦吉》中,杨成与母亲吴苏妹饰演母子,戏里戏外默契十足,对手戏格外精彩。
![]()
而同剧组的年轻演员王予嘉,也曾是吴苏妹手把手教导的学生。这位因《刘三姐》巡演走红的演员,时常提及吴老师当年如何陪伴她排戏到深夜,耐心指导她揣摩角色。
2003年,吴苏妹接任广东话剧喜剧团团长一职,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粤语话剧受众有限,推广难度极大。
![]()
为了让粤语话剧焕发新的生机,她提出了本土扎根,全国辐射的创新思路。她将粤语话剧首先带入广东的乡镇,让更多基层群众感受到话剧的魅力。
随后,她又带着作品远赴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华侨聚居地演出,积极拓展粤语话剧的传播范围。为了联系演出场地,她常常带着剧团资料,马不停蹄地奔波于珠三角各个城市。
![]()
最忙的时候,她一天要赶三个城市洽谈合作,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喜剧团每年演出几十场,其中《傻有傻福》在文化广场演出时,更是吸引了上万观众驻足观看。
![]()
在这部剧中,她饰演的村妇阿好,与娇姐的泼辣截然不同,她以淳朴善良的形象,再次证明了自己宽广的戏路和精湛的演技。
如今的吴苏妹,虽然已届古稀之年,但她对粤语的传承与推广,却从未停歇。
![]()
在北京陪伴孙女的日子里,她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教孩子说粤语,甚至为孩子编了许多生动有趣的顺口溜,就像“食饭唔好扒,行路唔好跑”,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粤语。
看到许多广东的孩子已经不会说粤语,她感到既着急又无奈。在她看来,粤语中蕴含着太多岭南文化的根基,如果丢弃了,就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
去年,她还参与了珠江频道粤语教学短视频的拍摄,通过生活化的场景,生动有趣地教授网友说方言。
杨成的妻子虽然并非演员,但她始终默默支持着丈夫的演艺事业。在吴苏妹的言传身教下,孙女在两岁时就能跟着电视里的“娇姐”有模有样地说台词。
![]()
去年家庭聚会上,祖孙三代即兴表演了一个小品,孙女模仿奶奶的经典台词,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今年的中秋节,吴苏妹带着孙女回到了江门老家。在老街的骑楼下,她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粤语沙龙,教街坊邻里的孩子们唱粤语童谣。
![]()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